社交恐惧到底是什么?

顾庆乐医生 发布于2023-04-09 13:54 阅读量705

本文由顾庆乐原创

如今很多都市年轻人自称“宅男宅女”,喜欢在工作以外的时间一个人待在家里,问及原因,他们中不少人会提到“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一个看起来很熟悉的词。从字面上来看,大概也就是不会社交,不爱说话而显得性格有些孤僻。甚至有时候是我们拿来搪塞别人的一个小理由。 

但从精神心理角度严格出发,我们真的了解社交恐惧症吗?


社交恐惧到底是什么?

社交恐惧症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称为“一般社交恐惧症”,即无论处在何种社交场合,都害怕被人注意,害怕被介绍给陌生人,甚至害怕和人发生目光接触。
另一类是“特殊社交恐惧症”,即对某些特殊的情境或场合恐惧,如害怕当众发言等。


社交恐惧症的心理特征

社交恐惧比较严重的人,既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认可,而又害怕别人关注自己,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害怕别人会看不起自己。因此形成了思想矛盾和心理冲突。
严重的还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幻听和幻视,仿佛听到或看到有人在议论、看不起、嘲笑自己。而深感痛苦,出现自责、自罪心理。


社交恐惧比较严重的人,对自己的评价偏低,总是过度关注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较,以挫败自己。而且对于自己的要求偏高,做不好、做不到或者出错的时候,会严厉的批评自己,自责、自罪,会有一定程度的羞耻感和负罪感。


社交恐惧症的危害

其实很多人面对陌生人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紧张和不适。对于目前现在年轻人动辄称自己有“社交恐惧症”,内向的性格是造成社交焦虑障碍的因素之一,同时遗传和成长经历也与社交恐惧症的形成有关。
社交恐惧症患者在工作场所与人接触怕自己面红耳赤,紧张,口齿不清,说话不利索,甚至说话结巴。在任何情境中都害怕自己成为焦点,会感觉所有人但在看着自己。
从而导致降低工作效率,降低机体免疫力,严重者因为焦虑害怕,而丧失了部分的生活能力....


社交恐惧症的原因
社交恐惧,它本身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比如,一般人与陌生人、异性接触时可能会出现腼腆、害羞、不自然、紧张或者脸红、心慌、出汗等现象,这属于正常现象,但也是社交恐惧的范畴,仅是一种初级表现,还不至于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


如果一旦发现:

·别人注意自己就不敢抬头正视

·不敢在公众场合发言

·参加朋友同学聚会感到紧张等刻意回避社交场合

·对受到的批评或拒绝很敏感

·过分在意或不敢面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与身边的熟人甚至是亲近的家人、朋友交往时也感觉恐惧

这些情况就属于比较严重的了,很有可能患上了社交恐惧症。

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

成长过程中大量受挫,家庭管教过于严厉。

曾经被嘲笑被欺辱。

本人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很少等。

甚至有的情况可能本人已经忘了,但潜意识里还影响着他,自卑的人更容易患病。


如何克服社交恐惧症?
预防和克服社交恐惧症必须要了解上述一些问题之外,才能“对症下药”,除此之外,还需注意以下方面:

1. 务必摆正心态:

经得起失败挫折,调整自己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正视自己的能力,不可求全责备。


2. 学会放松心情:

培养有助于释放压力、放松心情的个人爱好。

锻炼自己感兴趣的社交活动,扩大社交范围。


3. 加强社交训练:

有意识地纠正自己的心理障碍,从小事开始给自己设立目标。

广泛涉猎各类书籍,培养认识问题的角度。

对事情有了一定见解,才能在各种场合表现的得心应手,而不再是畏首畏尾。


4. 身边人的鼓励支持非常关键。

要多些鼓励、宽容,帮助他们创造良好的社交环境,鼓励他们进行社交活动,及时地肯定他们的进步,避免打击。


5. 爱自己爱他人。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双向互利的,任何关系都是互动的,只有真诚的付出才会有回报,我们应该培养爱自己以及爱别人的能力,只有内心充满阳光和热情,生活才会是灿烂和温暖的,才会更热情地融入社会中。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