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脑子里动过N遍辞职的念头,却因为各种原因的限制只停留在想想,没有付出行动。这份工作对你来讲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总之,它让你年纪轻轻就失去了工作的兴趣,奋斗的动力。
1、每天不想上班,工作没有热情
2、痛恨星期一,企盼星期五
3、工作驾轻就熟,做事越来越没劲
4、对工作内容不满意,不知道如何改变
5、没什么核心竞争力,越发焦虑迷茫。
职场疲倦:又被称作职场倦怠(Job Burnout)。你脑子里动过N遍辞职的念头,却因为各种原因的限制只停留在想想,没有付出行动。这份工作对你来讲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总之,它让你年纪轻轻就失去了工作的兴趣,奋斗的动力。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77.1%的受访者曾遭遇过职业倦怠,55.4%的受访者认为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压力过高,53.7%的受访者认为是升迁加薪等职业前景无望。对于克服职业倦怠,48.4%的受访者建议给自己放个假,46.9%的受访者建议培养一些兴趣爱好。
假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长假后更让人抵触上班
假期特别放松快乐,但是到了假期即将结束的时候,就会爆发所谓的“节日综合征”。你从假期中得到的幸福感有多大,你对上班的抵触情绪就有多强。东南亚海岛的太阳很大海水很蓝,但一想到回去要面对一堆工作上的事情瞬间就“蓝瘦香菇”了。
虽然假期对压力山大“过劳忙”的职场人有一定治愈作用,但面对自己特别讨厌的工作内容或工作环境时,从度假返程的那一刻起,旅行中经历的趣事和见证的美景都会随之烟消云散,剩下的就只有对工作无限的愤恨和不满了。
跳槽不一定是治愈的良药
拒绝自我放弃,“药”不能停
找回工作的动力,get三点
我们之所以感到倦怠,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觉得眼前的工作毫无意义,没有一点事情能够提起我们的兴趣,简单来说,倦怠期的我们,会全盘否定这份工作。
意义切割其实就是帮助我们找到工作中,哪些是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重新发现新的意义。我们要学分离出工作中哪些让我们能够感受到意义和趣味的点,把注意力放到这些点上,能够让我们保持对工作的激情。
很多人会感到倦怠,是因为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只有一种角色,在工作中是什么样的,回到家里也是什么样。不少的军人家庭不太和睦的原因就是,丈夫会把自己的军人角色带到家里,在军队很权威,在家里也要很权威,导致家庭矛盾层出。
所以,我们要学会切换自己的角色,在工作中可以是一个很刻板的人,但在工作之外要有丰富的生活,写书法也好,唱歌弹吉他也好,陪孩子也好,都是很好的调节方式。
工作游戏化有两个点,一个是关卡化,另一个是晋级感。
我有一个朋友在新东方做雅思的英语老师,从早上讲到晚上,强度非常高,特别辛苦。那个时候他很枯燥,很容易对工作产生倦怠。为了缓解这种不佳的情绪,他就给自己定了每周攻破一个主题的蜕变计划。每攻破一个主题后,就给自己一个奖励,吃顿大餐什么的,不仅摆脱了职业倦怠,还让自己越做越有激情。
想要解决职业倦怠的问题,我给大家分享了3个方法分别是切割意义感、角色切换以及工作游戏化,希望能帮助大家摆脱职业倦怠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