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确诊抑郁症后,很多人会问“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还有些家长会问,“孩子生活条件那么好,我们什么都满足他,为什么他还会得这个病?”
抑郁症最怕的不是抑郁本身,而是否认。
分享一个真实案例:
某初三女生由母亲带来就医,孩子表现出典型重度抑郁发作症状,且手腕处有明显近期割痕。母亲说看了好几家医院,都建议住院,但是母亲认为孩子就是不想上学,并没有心理疾病,希望医生开点药让孩子回去上学。
我们科的医生经过诊断也给出建议住院治疗,这位母亲非常愤怒,认为是我们把病情说严重了,不上学那是不可能的,说什么都不能耽误上学。说完就喊孩子走。
我们至今都记得那位孩子,对着母亲哭着大喊,你永远都不理解我!这个喊声让我们心疼,这样的母亲就是耽误孩子治疗。
抑郁症并不可怕,循证医学发现,坚持系统规范治疗,至少85%的患者可以治愈(除了少数极难治个案,其他也可以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治愈不代表不会复发,如果保养不得当,复发几率会很高。但是,复发后只要坚持治疗,也可以恢复正常生活。所以得了抑郁症,积极坚持治疗,足量足程,非常重要。
最怕的是否认抑郁症的存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我国抑郁症患者约有5400万,但就诊率极低,还不到10%。尤其是学生群体,抑郁症发病率达到20%以上,就诊率只有4%,也就是96%的抑郁症孩子在自己默默忍受痛苦。这真的是一个让人痛心的数字。
如果家族里有人得过抑郁,患抑郁的可能性就增加(比普通人高2-4倍);其中双相抑郁症的遗传性更高些(比普通人高近7倍)。
然而,并非有抑郁症家族史的人都会得抑郁症,而且并非得了抑郁症的人都有家族史,这表明遗传并非是唯一决定性因素。
另外,如果家族中的人是青少年期首次发病,那么遗传的概率就会高;在中年以后首次发病,遗传的概率就会低。
第一种情况是大脑因疾病、意外受损,比如细菌感染、车祸等。在大脑额叶受伤后,人们都会表现出情感淡漠,无法理解他人情绪,无法控制自身冲动等特点。像极了一个没有感情的“魔鬼”。
第二种情况是脑神经递质功能紊乱。
当抑郁症患者病情发作时,和一时闹情绪的人不同,这些患者大脑中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等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已经开始出现异常了。当大脑出现这些变化,患者就会失去正常判断,自动屏蔽所有正面信号和正面思维,滋生各种负能量。同时,也失去了休闲娱乐等欲望,清晰的思维、计划力和判断力也随之丧失。
天生敏感的人更容易陷入负面思维和情绪。
这样的人从一出生就有不同的特点,养育者会觉得不好带,总是哭闹,晚上也不好好睡,一会儿就醒,醒了又哭,喂食也不容易,总之就是不太好养。稍微大一点,父母会觉得他们很追求完美,很容易不顺心,这就是先天敏感气质。
也可以说他们天生“玻璃心”,但是因为是天生的,所以也没办法,他们也不是故意的。你劝他不要想那么多,想点开心的事,只会让他更自责。他也不想这样的。
■有一个词叫“心理弹性”,说的是一个人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每个人的心理弹性先天会不一样,就好像一根橡皮筋,有的人的粗一点,环境剧烈变动都可以承受下来,还能找到乐趣,有的人的很细,环境稍微改变一点,就觉得受不了,失眠焦虑吃不下饭。
所以每个人可以承受的外界压力是不一样的,当外界压力超出个人承受范围的时候,就容易崩。就算是一个橡皮筋很粗的人,如果遇到特别高压的事件,也会承受不了。
我们知道在地震灾区,有很多人亲人被埋,但是他们还在参加抢险救灾,表面上看他们很坚强,其实多年后他们依旧走不出那个创伤,每天做恶梦,甚至有人好几年无法开口说话。
抑郁症发病是生理、心理和外界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面对抑郁症,最重要的不是去追求“为什么”,而是接受现实,积极配合治疗,坚持系统规范治疗,治愈的可能性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