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PET/CT,共同了解它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吧。
01、PET/CT是什么?
PET/CT全称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是功能代谢显像(PET)与解剖结构成像(CT)的结合,兼具两种图像的优势,是目前国际上最尖端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之一。一次显像可获得全身的断层图像,不仅锁定肿瘤,还能“扫”清全身各个部位,具有全面、灵敏、特异、定位精准等特点,达到早期发现病灶和诊断疾病的目的,被誉为“查癌神器”。
02、PET/CT适用于哪些人群?
01高危人群:具有癌前病变、肿瘤家族史、多个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的人群,需要进一步检查探查可疑病灶。
02肿瘤患者:进行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癌症分期和疗效评估,发现转移病变需要寻找原发病灶。
03、PET/CT在肿瘤诊断中有哪些优势?
01早期、灵敏:由于肿瘤细胞代谢活跃,相较于传统影像学技术,PET/CT能够精准捕捉细胞代谢活动的信息,使得微小病灶能够被早期发现,对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
02性价比高:一次对全身进行扫描,有助于发现和评估多个部位的病变,有利于肿瘤的诊断及分期;对于可疑肿瘤患者,有助于指导选择最有价值的穿刺活检部位,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阑尾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男,59岁,因左侧锁骨包块二十余天,穿刺示转移癌,为寻找原发灶行PET/CT检查发现阑尾增粗及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代谢增高,提示阑尾癌伴全身多处淋巴结转移。肠镜阑尾开口处活检:低分化腺癌。)
04、PET/CT在肿瘤治疗中有哪些应用?
01疗效评估: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影像判断肿瘤是否缩小或者消失,可用于动态观察病变的进展或治疗反应,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肺癌治疗前后:患者,男,69岁,右肺上叶鳞癌新辅助化疗4周期前后PET/CT对比图。患者术后病理:中分化浸润性鳞状细胞癌;肿瘤床治疗反应评估示残存活性肿瘤细胞约占55%,坏死占1%,间质(纤维化和炎性病变)约占44%。胸膜侵犯(+),淋巴结(38枚)未见转移癌,PET/CT图像显示治疗效果与手术后病理有很好的吻合。)
02指导治疗: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PET/CT可以提供有关肿瘤的精确定位和周围组织的详细信息,有助于外科医生进行手术规划和术前评估。03靶区定位:PET/CT可以用于放疗肿瘤靶区边界的勾画,帮助医生制定更加精准的放疗计划。
(食管癌:管癌患者放疗后2年局部复发,做18F-FDG PET/CT之前在食管镜下银夹标记病灶的上下缘后即行PET/CT,显示PET/CT显示病灶的上下界与食管镜下肉眼所见一致。)
05、PET/CT安全吗?
做一次PET/CT检查安全吗?辐射剂量会很大吗?会对周围的人产生影响吗?答案是安全的。一次PET/CT检查的辐射总剂量接近于一次腹盆腔CT增强检查的辐射剂量。且检查所用的核素大多与构成人体的基本元素相同或极为相似,使用剂量小,半衰期短,患者检查结束后体内放射性已在相当低的水平,一般不会对周围人造成影响。建议检查当天只需要避免与孕妇及婴幼儿密切接触。
06、PET/CT检查需要注意什么?
检查前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6小时内禁食、禁含糖饮料或药物、禁静脉滴注葡萄糖,可以适量饮用白开水。检查前一周内不要做消化道钡餐检查,检查当日携带以往相关临床资料,包括病历、治疗记录、手术记录和出院小结,以及CT、X线、MRI等其他影像报告。空腹血糖值要控制在11mmol/L以下,糖尿病患者应在预约前提前告知,我们将指导调整好血糖,避免影响检查。
检查当日穿宽松衣服,注意保暖,避免穿戴金属饰品或衣物。注射检查药物后,需平静休息40-60分钟。全程正常饮水,上机检查前再饮水300-500 ml充盈胃肠。无需憋尿,上机检查前听指令排空膀胱,排尿时避免污染衣物,衣物污染时及时告诉工作人员进行更换。上机检查全程身体摆正,切勿随意移动,扫描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扫描结束后等待通知离开,特殊情况下需要延迟显像。检查后建议多喝水,多排尿,加速药物排泄。检查后尽量避免与婴幼儿及孕妇密切接触。
小 贴 士:
PET/CT的应用,使我们能够更早地发现病变,更准确地评估治疗效果,更有效地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其能够提供全身性的扫描,一次性获取大量信息,减少了患者接受多次检查的痛苦和风险。虽然PET/CT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配合活检来确定肿瘤的确切性质,但它已经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对癌症的理解和治疗能力。因此,对于适合的患者群体而言,选择PET/CT检查是一种明智且必要的医疗决策。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门急诊医疗中心24小时开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