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患者如何预防吸入性肺炎!

沈敏医生 发布于2024-09-29 12:41 阅读量2119

本文由沈敏原创

误吸入因素引起的肺炎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5%~15%,占医院获得性肺炎的20%~30%。因肺炎住院的患者中约30% 为吸入性肺炎。目前,老年人吸入性肺炎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并与年龄成正比,医院内吸入性肺炎的病死率可达20%~65%,有脑基底节梗死的老年患者患病率高达60%~90%,病死率达40%~60%。 导致吸入性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意识障碍、吞咽困难、胃食管反流、上呼吸道定植菌吸入、呼吸道清除和防御功能减弱、鼻饲饮食及胃造瘘。       

临床表现:

(1)多病共存:大多数患者并存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冠心病、认知功能障碍等。

(2)症状不典型:常由误吸引发,包括显性误吸和隐性误吸。①显性误吸:通常伴有咳嗽,伴随进食、饮水及胃内容物反流突然出现呼吸道症状或吞咽后出现声音改变,且病情较重、发展较快;呼吸困难是其首发和突出表现,极易诱发重症肺炎、急性左心衰竭和急性呼吸衰竭。②隐性误吸:不伴有咳嗽,部分患者仅表现为精神萎靡,神志淡漠,反应迟钝及纳差,往往直到出现吸入性肺炎才被觉察,不易引起注意。

(3)体征无特异性:约50%的患者体温正常,或仅有体温略高表现。部分老年肺炎患者仅有轻度咳嗽、咯痰及呼吸困难;但也有患者非呼吸道症状较为突出,如淡漠无力、体重减轻、意识障碍、感觉迟钝、精神异常或呕吐、腹泻等。早期可闻及湿性啰音,病变多局限于肺底部,常被误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

大多数脑血管病患者需鼻饲喂养,注意:

1.短期鼻饲:注意鼻饲管位置的监测,注意胃潴留监测(若潴留物超过50ml,就应停止鼻饲);

2.口腔清洁;

3.体位 30°~45°卧位,对有高度误吸危险因素的患者喂食时,患者应处于坐位或半卧位直至喂食后1~2小时;

4.药物治疗:利尿药、镇静药、胆碱受体阻滞剂和抗焦虑药物等。

鼻饲喂养的“五度”:

1、长度:胃管置入长度鼻尖→耳垂距离+鼻尖→剑突距离+10~15cm2、速度:由初始40-60ml/h到120-150ml/h,危重患者初始速度为20-30ml/h3、浓度:输注浓度由低到高4、温度:38-40°5、角度:床头抬高30°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脑血管的患者咳痰能力下降,需要定时翻身扣背辅助咳痰,但并不是简单的“拍拍打打”,正确的扣背方式如下:

体位的选择:一般选择坐姿比较理想,若病人不能耐受或因某些限制也可选择侧卧位。 时间的选择:进食、饮水前30分钟或餐后2小时、饮水30分钟后。 叩击的方向:由下向上,由外部向内部叩击。 叩击的力度:力度适中,以不引起患者疼痛,皮肤不发红为宜。 正确的手势:拇指紧贴食指第一指关节,四指并拢似手中握一枚“鸡蛋”,以腕部力量叩击。判断手势是否正确的是叩击时是“空空”叩击声。注意事项:有心血管疾病、咯血、未引流的气胸、肺水肿、肋骨骨折及有病理性骨折的患者禁止做胸部叩击,叩击时应避开心脏、乳房、骨突处(肩胛、脊柱等处),还应避开纽扣、拉链、伤口处等皮肤。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疑难感染门急诊医疗中心,24小时开诊!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