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ctDNA来发现可测量残留病灶或分子残留(MRD),从而发现早期的肿瘤,或复发肿瘤,这对于肿瘤的早期诊断、用药方案的制定和预后观察都是很有意义的。
一,ctDNA
ctDNA是循环肿瘤DNA,是一种特征性的肿瘤生物标记。原发肿瘤或者是转移形成的新肿瘤的肿瘤细胞在进行分裂增殖过程中,会凋亡或坏死破裂掉落DNA片段,也会主动分泌这种经历过基因突变的DNA片段,这些片段释放进入血液中后,使用一定的检测手段可以检测出来。
二,MRD(微小/可测量残留病灶或分子残留病灶)评估
基于ctDNA指导的MRD(微小/可测量残留病灶或分子残留病灶)评估,可以比传统的临床或影像学方法提前鉴定出有肿瘤复发风险的患者,并在预测预后和疗效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三,MRD评估分类
近年来,MRD的应用已从血液肿瘤扩展到实体肿瘤(如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等)。MRD具有多重表述,包括 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可测量残留病灶(Measurable Residual Disease),实体肿瘤中的MRD有时也称 分子残留病灶(Molecular Residual Disease)。1、微小残留病灶 (Minimal Residue Disease)治疗后仍存在于患者体内、但影像学方法无法检出的残留肿瘤细胞或者微小病灶,属于肿瘤进展的隐匿阶段。残留的癌细胞数量可能很少,暂时不会引起任何体征或症状,但它们可能导致未来肿瘤的进展或复发转移;2、可测量残留病灶 (Measurable Residual Disease)通过比影像学更灵敏的手段(流式/NGS测序)可检测到的肿瘤细胞/肿瘤细胞来源的分子异常。3、分子残留病灶 (Molecular Residue Disease)经过治疗后,传统影像学(包括PET/CT)或实验室方法不能发现,但通过液体活检发现的癌来源分子异常,代表着实体瘤的持续存在和临床进展可能。总的来说,MRD是一种生物标志物,阳性结果意味着癌症治疗后仍可检测到残留(剩余)病灶(发现残余癌细胞,代表肿瘤持续存在和临床进展的可能,患者复发风险较高,预后较差),阴性结果表示癌症治疗后未检测到残留(剩余)病灶(未发现残余癌细胞,患者复发风险较低,预后较好)。
四,MRD检测样本
血液肿瘤的MRD检测样本通常为骨髓样本(抽吸)或者外周血样本(静脉),实体瘤的MRD检测样本通常为外周血样本或者组织样本(不必须)。
五,检测MRD的时间
何时检测MRD有不同的标准,应根据患者疾病的特定因素来决定。实体瘤患者可以在根治性手术/治疗后半个月到一个月之间进行MRD检测以判断复发风险,之后可以进行持续的MRD动态监测。
六,预后评估
基于ctDNA的MRD检测在多种实体瘤中都有较好的预后评估价值。研究显示:在接受根治性治疗后第10天至16周检测患者血液中的ctDNA,ctDNA阳性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更低,而且复发风险比显著升高。
七,复发监测
影像学检测方法无法及时准确的检测到残存的癌细胞或微小病灶,而基于ctDNA的MRD检测可以早于传统的临床或影像学方法鉴定出疾病复发,以提供提前干预的机会。研究显示:在不同的癌种中,具体的提前时间为,鼻咽癌6个月,乳腺癌7.9-11个月,胰腺癌6.5个月,肺癌70天-5.2个月,结肠癌167天-10个月。
八,疗效检测
治疗期间通过ctDNA的定量分析,评估当前治疗的效果,为继续治疗或用药方案的选择提供信息。如,ctDNA下降或清零预示临床治疗获益,ctDNA上升或复阳提示治疗效果不佳。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门急诊医疗中心,24小时开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