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其实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沈敏医生 发布于2024-09-10 10:03 阅读量317

本文由沈敏原创

说到高热、发烧、嗓子疼,大家也许首先想到的就是感冒?然而有一种病神似感冒,又非感冒

但传染性强,它就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这种疾病全年均有发病,不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受感染者还将成为终身病毒携带者。

小编带大家一起了解:

↓↓↓

问:什么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答: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全身免疫异常性疾病,该病常急性发作,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典型临床表现是发热、颈淋巴结肿大和扁桃体炎,可伴有肝脾增大、眼睑水肿、皮疹。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为一种急性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极少数患儿可出现肝功能损害、噬血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感染EB病毒后,病毒在记忆性B淋巴细胞中建立潜伏感染,感染者会成为终身病毒携带者。

EB病毒属于DNA病毒,是人体疱疹病毒,人群对EB病毒普遍易感,90%以上>10岁的儿童及成人都可以携带,但大多数人感染后并不发病,呈隐性携带者状态,不影响生活。EB病毒与部分鼻咽癌、胃癌、淋巴瘤等肿瘤性疾病相关。

大部分患儿病程为1周左右,部分需2周;少数严重患儿有肝功能损害、脾脏肿大、噬血综合征的患儿,治疗后需随诊1〜 2年(含变异淋巴细胞的血常规、肝功能及颈部淋巴结、肝脾彩超)。

问: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答:

(1)口接触传播(亲吻、共用餐具等);(2)飞沫传播;(3)血液传播。

问: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感冒有哪些不同?

答:

该病与感冒感染病原、临床表现不同,治疗方案有所不同。

(1)感染病原不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是EB病毒,感冒的病原可以是病毒,也可以是细菌或者肺炎支原体等。

(2)临床表现有区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典型临床表现是发热、颈淋巴结肿大和扁桃体炎,可伴有肝脾增大、眼睑水肿、皮疹。感冒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流鼻涕和打喷嚏。

(3)治疗有区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为自限性疾病,部分孩子发生肝功能损害需要卧床休息、保肝治疗,极少数发生噬血综合征需要抢救治疗。普通感冒以对症处理为主,细菌感染需要加用抗生素,如果出现并发症需要针对于并发症进行治疗。

问:出现哪些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答:

若出现反复发热、咽喉肿痛、颈部淋巴结肿大、面色难看、异常皮疹、剧烈腹痛、血尿、神萎、抽搐、意识障碍等需及时就诊。

问: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

答: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戴口罩、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

(2)避免与感染患者密切接触:特别是那些有症状的人,如发热、咙痛、淋巴结肿大等,少到人员密集的地方,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3)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

总的来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常见病,只要我们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就可以有效地减少该病感染风险。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门急诊医疗中心,24小时开诊!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