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尿蛋白?
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健康人尿中蛋白质(多指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的含量很少(每日排出量小于150 mg),蛋白质定性检查时,呈阴性反应。当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加,普通尿常规检查即可测出,称蛋白尿。
蛋白尿的检测标准:
•每日尿蛋白持续超过150mg或尿蛋白/肌酐>200mg/g•24小时尿蛋白排泄在30-300mg为微量白蛋白尿。
蛋白尿的危害:
蛋白尿是肾脏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大量蛋白尿出现直接与肾功能下降有关,是导致终末肾脏病的直接病因之一,遗憾的是很多蛋白尿患者无任何症状,往往靠体检得以发现。
蛋白尿的分类及病因 :
1.生理性蛋白尿:无器质性病变,常见于以下两种情况:
①功能性蛋白尿,见于剧烈运动、发热、紧张等应激状态所导致的一过性蛋白尿,多见于青少年,定性试验尿蛋白多不超过+;
②体位性蛋白尿,常见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于直立和脊柱前凸姿势时出现蛋白尿,卧位时尿蛋白消失,一般蛋白质排泄量<1g/d;
2.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膜受损,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质滤出并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的蛋白尿。如病变较轻,尿中出现以白蛋白为主的中小分子量蛋白质,称为选择性蛋白尿;当病变加重,尿中除排泄中小分子量蛋白质外,还排泄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G,称为非选择性蛋白尿。
3.肾小管性蛋白尿:当肾小管结构或功能受损时,肾小管对正常滤过的小分子量蛋白质(如B2 微球蛋白、溶菌酶等)重吸收障碍,导致蛋白质从尿中排出,称之肾小管性蛋白尿。
4.溢出性蛋白尿:血中小分子量蛋白质,如多发性骨髓瘤轻链蛋白、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异常增多,从肾小球滤出,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阈值所致的蛋白尿。
引起蛋白尿的疾病多种多样,很难从生活中发现,最简单、方便的检查方法就是化验尿常规。当尿中出现泡沫,经久不散,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门急诊医疗中心,24小时开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