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胖却腿粗,一按一个坑,原因很多样,对症看医生!
一、肾源性水肿(就诊科室:肾脏内科)
通常先出现在眼睑,并且迅速遍及全身,和体内钠水潴留有关,常见于各类肾炎、肾病。辅助检查: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
二、肝源性水肿(就诊科室:感染科)
多见于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腹腔积液,可蔓延至全身。常见于各种肝炎、肝硬化、肝脏肿瘤等,临床表现有消化道不适症状,如厌食、恶心、呕吐、腹泻或黄疸等。辅助检查:肝功能、腹部彩超等。
三、心源性水肿(就诊科室:心脏内科)
最早出现在足踝区,呈凹陷性水肿,有对称性特点。一般有右心功能不全等问题,表现有胸闷、活动后气短。辅助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等。
四、血管源性水肿(就诊科室:血管外科、普通外科)
一般多见于单侧,轻者局部久站久坐后有沉重、乏力感,伴有静脉曲张、皮肤颜色改变、瘙痒、溃疡等。重者腿部高度肿胀、淤血严重、皮温减低。常见疾病: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栓等。辅助检查:下肢血管彩超、易栓症等。
五、淋巴水肿(就诊科室:淋巴外科、普通外科、肿瘤内科、皮肤科,感染科)
常见于小腿、上臂、颜面部等,早期出现凹陷性水肿,随着疾病进展,组织变硬、增粗,表面粗糙,呈“橡皮肿”,甚至反复疼痛有炎症改变。常见疾病:有肿瘤手术病史或淋巴管炎、丝虫病病史等。辅助检查:淋巴管造影、淋巴管核素造影、超声,必要时诊断性穿刺等。
六、营养不良性水肿(就诊科室:营养科、肿瘤科、消化科)
营养不良性水肿是由于蛋白质严重缺乏,出现下肢或全身的凹陷性浮肿,伴有面色苍白、乏力、贫血等症状。常见原因:摄入不足,感染性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及大手术、严重创伤等。辅助检查:白蛋白、总蛋白、电解质、肝肾功能等。
七、内分泌相关性水肿(就诊科室:内分泌科)
顾名思义是由于内分泌疾病引起。患者会出眼睑、面颊或四肢为主的凹陷性浮肿,也可以为非凹陷性。起病较缓慢,通常会出现怕冷、反应迟钝、心悸或心动过缓、多汗,便秘或腹泻等。常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腺垂体功能减退以及库欣综合症等。辅助检查:血、尿常规、血生化及激素六项等。
八、药物相关性水肿(就诊科室:肾内科、心脏内科、内分泌科,急诊内科)
由于服药后引起的水肿,颜面及下肢足踝部肿胀为主。常见药物:①降压药物中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②糖皮质激素;③胰岛素;④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吲哚美辛等;⑤避孕药。辅助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及心电图等。
九、神经性水肿(就诊科室:急诊科、神经内科、皮肤科)
神经性水肿发病原因与过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有关,水肿以局部快速蔓延至全身为特点。部分患者在咽峡部出现水肿,严重者可能发生呼吸困难、窒息。辅助检查:血、尿常规、血生化、脑脊液、自主神经功能检查等。
十、特发性水肿(就诊科室:肾内科、心脏内科、内分泌科、中医科、感染科)
特发性水肿是指不明原因的水肿,多见于妇女,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精神及自主神经紊乱有关。主要表现在身体下垂部位,最多见于足踝、下肢,呈周期性全身水肿,体重明显增加或液体潴留,一天内体重变化大于1.4公斤,并且排尿量在立位和卧位时有明显差异。辅助检查:除进行血、尿常规、血生化检查、立卧位水负荷试验等,还需要排查内分泌、心源性、肾源性等相关因素。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门急诊,MDT多学科24小时开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