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肺炎支原体?
支原体是目前发现的最小的最简单的原核生物。支原体类似细菌但不具有细胞壁,细胞中唯一可见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支原体是能独立存活的最小微生物,属于非典型病原体。肺炎支原体是其中的一个亚型,主要侵犯呼吸系统,儿童感染后有10%-40%会引起肺炎。所谓的“不典型”,就是肺炎支原体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普通血常规无法检测出来,常规的“青霉素”、“头孢”治疗也是无效的。
肺炎支原体流行病学特点
肺炎支原体主要经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从密切接触的亲属及社区开始流行,容易在幼儿园、学校等人员密集的环境中发生。潜伏期1~3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发生在任何季节,不同地区的流行季节有差异,我国北方地区秋冬季多见,南方地区则是夏秋季节高发。近期肺炎支原体肺炎有哪些临床表现?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5岁以下也可发病,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表现。中高度发热多见,也可低热或无热。部分患儿发热时伴畏寒、头痛、胸痛、胸闷等症状。病初大多呈阵发性干咳,少数有黏痰,偶有痰中带血丝,咳嗽会逐渐加剧,个别患儿可出现百日咳样痉咳,病程可持续2周甚至更长。1、肺炎支原体进展快,高热2-3天就进展为肺炎。2、胸片或胸部CT多表现为“大叶性肺炎”。3、容易合并胸腔积液和肺不张,也可发生纵隔积气和气胸、坏死性肺炎等。4、病变范围广,病程长、病变重者,容易出现肺栓塞阻塞血管或塑型性支气管炎阻塞气道。5、普通的红霉素、阿奇霉素对已经进展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效果不佳,多为耐药的菌株感染,往往出现高热不退,严重咳嗽、精神萎软。6、同时合并细菌感染(肺炎链球菌)或病毒(腺病毒)的肺炎,病情更重。
如何检测肺炎支原体?
1、核酸扩增诊断技术包括DNA和RNA检测,不受年龄、产生抗体的能力、病程早晚及用药等因素的影响,在MP感染早期的检出率最高,但要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后的携带状态区别。2、肺炎支原体抗体单次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1:160可作为诊断肺炎支原体近期感染或急性感染的参考。恢复期和急性期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呈4倍或4倍以上增高或减低时,可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1、新型的抗肺炎支原体药物(1)新型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包括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是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替代药物。由于可能导致牙齿发黄或牙釉质发育不良,推荐用于8岁以上儿童。对于8岁以下儿童,如果为大叶性肺炎,为加速肺炎吸收,减少肺炎并发症和后遗症,在征得家长知情同意后尽早使用。(2)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是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替代药物。由于存在幼年动物软骨损伤和人类肌腱断裂的风险,18岁以下儿童属于超说明书用药。对于常规治疗无效,已经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大量胸腔积液、严重缺氧、坏死性肺炎、肺栓塞的患儿,在征得家长知情同意后尽早使用。2、糖皮质激素对急性起病、发展迅速且病情严重的肺炎支原体肺炎,尤其是重症或难治性肺炎可考虑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3、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泡灌洗术支气管镜的治疗主要是局部灌洗,通畅气道,怀疑有粘液栓堵塞的重症患儿应尽快进行。4、肝素对于出现高凝倾向(D-二聚体明显升高)需要尽早使用肝素抗凝。如果出现肺栓塞,需要通过心导管取栓治疗,后续联合华法林持续抗凝。
如何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或早期诊断,避免加重为重症肺炎?
1、肺炎支原体也是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染的,目前没有肺炎支原体疫苗,所以少聚集、保持个人卫生习惯、充足睡眠和均衡营养是预防的主要措施。注意居家清洁与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2、以下指标提示有发展为重症和危重症的风险:(1)治疗后72小时持续高热不退;(2)存在感染中毒症状;(3)病情和影像学进展迅速,多肺叶浸润;(4)炎症指标明显升高,出现的时间越早,病情越重;(5)治疗后低氧血症和呼吸困难难以缓解或进展;(6)存在基础疾病,包括哮喘和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等疾病;(7)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延迟。
如何加强医院感染防控:
1、加强手卫生手卫生很重要!认真执行手卫生的洗手时机,医护、陪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均应严格手卫生。2、加强预检分诊,合理分诊和疏导,减少不必要的留观或住院3、严格落实清洁消毒隔离措施• 实施标准预防的同时加强飞沫隔离、接触隔离的各项措施。• 做好环境的日常清洁消毒,疾病流行期间建议增加清洁消毒频次。• 做好诊疗、护理患者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的清洁消毒。• 开窗通风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空气微生物密度的最好方法。• 患儿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必须对病房及床单元实施终末消毒处理。4、医疗废物管理患儿的生活垃圾及医疗垃圾均按照传染病医疗废物处理要求,使用双层医疗废物包装袋进行包装,并及时密封。5、加强对患儿家属肺炎支原体疾病防控知识的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