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唱歌、大声说话时,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可经其鼻腔和口腔喷出体外,在空气中形成飞沫,较大的飞沫很快落在地面,而较小的飞沫很快蒸发成为飞沫核,可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含菌的飞沫核一旦被吸入肺泡,就可能引起感染。
结核病的传染源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研究表明,1例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平均一年将传染 10个~15 个健康人,在人群密集、拥挤、通风不畅等环境下,将使更多的人受到感染。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或血痰,有的人会有低烧、盗汗、胸痛、食欲差、疲乏和消瘦等症状。有低热、咳嗽、咳痰 2 周及以上,咯血或血痰等症状的人,通常叫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时,要想到自己有可能患了结核病,应及时、主动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检查。
检查的方法主要有结核分枝杆菌检查和胸部影像学检查。实验室结核分枝杆菌检查包括针对痰液等标本,进行涂片、培养和快速分子生物学检查,准确性较高。应按照医生的要求,留取合格的痰标本或其他标本。学生更易感染肺结核我国传染病报告系统显示,近年来,全国每年学生肺结核患者4万多例。从报告年龄来看,15岁~24 岁年龄组约占学生报告发病总数的85%,即高中阶段、本专科阶段的学生发病数较多,尤其是 18岁左右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从报告时间来看,3月~4 月、9 月为学生患者报告发病高峰。近年来,我国报告的多起学校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以寄宿制学校为主;二是以高中学校居多。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 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等活动中接触密切,且时间长,特别是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如果有同学发生结核病,同宿舍、同班的密切接触者很易受到感染。学生学习负担重, 尤其是面临升学压力的高三学生,常常晚睡早起,饮食不规律,营养摄入不足,体育锻炼少,容易导致身体抵抗力变弱而发生结核病。如果学生对结核病知识了解少, 自我保护意识差, 出现症状后不及时就医,或诊断为结核病后不及时向学校报告, 极易导致结核病在校内传播和蔓延。学校结核病流行不仅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对学校的教学秩序和环境稳定也带来影响。若处理不当,还会引起学生家庭和社会的强烈反响。学校结核病防控是学校传染病防控和卫生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受到各级教育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的高度重视。
多方联合 共建学校结核病防控网络:
目前,我国建立了严密的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网络,在政府的领导下,教育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和学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
如需排查肺结核,可以详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传染病筛查中心医师团队。24小时开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