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追“凶”

计成永医生 发布于2025-06-05 12:55 阅读量7164

本文由计成永原创

血尿”追“凶”


为什么小便带血?背后可能藏着这些健康“真凶”!


案例:

一位中年男士发现小便颜色淡红色,却因不痛不痒而忽略,1年后确诊晚期膀胱癌。

一位女士运动后出现血尿,休息两天消失后不再理会,半年后因肾绞痛就医,发现一颗本可轻松处理的小结石已堵塞输尿管并损伤了肾功能。

另一老年女性,无明显诱因出现肉眼血尿,无不适感,就医后详查未查到病因,后详细了解病史及家人回忆,曾无意间进食少量了含有“鼠药”的食物。




鲜红的尿液从人体悄然流出,背后可能是一场无声的健康警报。


一、什么是血尿?


当尿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异常增多,医学上便称之为“血尿”。正常人尿液中也存在少量红细胞(每高倍视野0-2个),但若超过3个/高倍视野,即属于血尿范畴。


根据肉眼是否可见,血尿分为两类:

镜下血尿:尿液颜色正常,仅在显微镜下发现红细胞增多,常在体检中意外发现;

肉眼血尿:尿液呈洗肉水样、淡红色或鲜红色,每升尿液中混入1毫升血液即可肉眼识别。




注意:红色尿液≠血尿!某些食物(如红心火龙果)、药物(利福平、酚酞)或血红蛋白尿也可能使尿液变红。确诊需依靠尿检。


二、血尿背后九大“真凶”


血尿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背后隐藏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九大类:


1、炎症与感染

细菌侵入泌尿系统引发尿道炎、膀胱炎或肾盂肾炎时,炎症会使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破裂出血。这类血尿多伴随尿频、尿急、尿痛等刺激症状。抗生素是主要治疗手段。


2、结石的伤害

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移动时,尖锐边缘可能划伤尿路黏膜。患者常在突发腰部剧痛后出现血尿。小结石可通过多饮水、多运动促排;较大结石需体外碎石或手术干预。


3、肿瘤的警示

最需警惕的是无痛性肉眼血尿。肾癌、膀胱癌等肿瘤生长过程中,表面血管破裂会导致间歇性、无痛的血尿。美国泌尿外科学会研究指出:21%的肉眼血尿患者最终确诊为泌尿系恶性肿瘤。中老年患者尤其不可忽视此信号。


4、肾小球疾病

肾炎、肾病综合征等损伤肾小球滤过膜,红细胞趁机漏出。这类血尿的特征是:尿中可见变形红细胞,常伴蛋白尿、管型尿。需肾内科专科治疗。


5、泌尿系临近器官病变

炎症(前列腺炎、精囊炎、急性输卵管炎、阑尾炎)、肿瘤(子宫、直肠)等,这种血尿大多是炎症波及泌尿道,引起泌尿道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结果。


6、全身性疾病

败血症、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动脉硬化症、全身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等疾病影响凝血功能或引发血管炎,可能导致多部位出血,治疗需针对原发病。


7、药物及毒物

如磺胺药、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汞撒利、水杨酸盐、升汞、四氯化碳、毒鼠强、抗凝药等。


8、特发性血尿

未能能明确血尿原因的血尿,称为特发性血尿。根据文献资料多见于肾小球损害、肾血管异常、微结石、坏死性乳头炎等。


9、运动性血尿  

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肾脏暂时性损伤引发血尿,但休息后多可缓解。




三、血尿“追凶”指南


面对血尿,医生如同侦探,需层层剖析锁定病因:


第一步:辨真假

排除假性血尿:女性需避开月经期留尿,防止阴道出血混入;排除药物或食物染色;鉴别血红蛋白尿(隐血阳性但镜检无红细胞)。


第二步:定位置

通过“尿三杯试验”或观察排尿过程判断:  

初始血尿(排尿开始红,后变清):病变在前尿道。

终末血尿(排尿末段发红):病变在膀胱三角区、颈部或后尿道。

全程血尿(尿液全程均匀红色):出血来自膀胱以上或膀胱本身。


第三步:查形态

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查是关键:

变形红细胞(环形、靶形、芽孢形等)提示肾小球源性血尿(如肾炎)。

均一正常形态红细胞→ 提示非肾小球性出血(如结石、肿瘤)。


第四步:影像探查

超声:无创筛查结石、肿瘤、结构异常;

CT/MRI:精细显示肿瘤大小、浸润范围及淋巴结转移。

膀胱镜:直视下观察膀胱和尿道黏膜,可疑区域可活检。


第五步:针对性深入

疑似肾病?需查24小时尿蛋白、肾功能、自身抗体;

怀疑血液病?完善凝血功能、骨髓穿刺等检查。


五、这些危险信号,一刻别耽误


无痛性肉眼血尿是中老年患者泌尿系肿瘤的典型信号,需立即就医。


血尿伴随以下症状,同样刻不容缓:

高热、腰痛等提示肾盂肾炎;少尿、浮肿、高血压等提示急慢性肾炎;皮肤黏膜瘀斑、鼻出血等提示血液病;消瘦、骨痛等警惕肿瘤转移。


小贴士:出血多少≠病情轻重!少量血尿可能是早期肿瘤,大量血尿也可能只是微小结石划过血管。任何血尿都值得重视。


六、就医指南与日常预防


何时该去医院?

初次发现肉眼血尿、反复镜下血尿、血尿伴随疼痛、发热、尿频等症状,均应及时就诊。泌尿外科或肾内科是首选科室。


日常预防要点:

每日饮水1500-2000ml,稀释尿液防结石;不憋尿,减少泌尿系感染风险;戒烟,吸烟是膀胱癌明确危险因素;避免滥用药,防止药物性肾损伤;定期体检,尤其40岁以上人群应包含尿常规和泌尿系超声。

血尿如同身体内部悄悄拉响的警报器。无痛的血,可能暗藏最深的危机。


医学检查如同精密侦探术,尿液中的一滴血,在显微镜下能揭示肾脏的伤痕,在CT影像中可暴露肿瘤的轮廓,在基因检测里解码生命的危机。每一次小便颜色的异常改变,都是身体在发出求救信号——你只需要停下脚步,认真倾听。


注:文中图片选自网上,仅用于科普宣传。


参考文献:

[1] 高治忠.泌尿外科主治医生533问 [M].第三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9.11;

[2] 万学红,陈红.临床诊断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6;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