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破坏——对类风湿患者的影响可能比你想象的还要大!

许明清医生 发布于2022-01-08 10:59 阅读量188

本文由许明清原创


有相关研究表明,在2014年以前,类风湿的致残率高达70%,近几年因为医疗水平的发展,致残率明显下降,但仍不可避免,而骨破坏正是导致类风湿致残的主要原因。

什么是骨破坏?

骨破坏又叫骨质破坏,是指原有骨结构吸收、消失,被炎症、肿瘤或其他病理组织代替的一种现象。X线表现为局部骨质结构缺失,呈斑片状或虫蚀状骨破坏灶。

类风湿之所以会导致骨破坏,主要是因为正常骨量的维持是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共同作用的结果,成骨细胞导致的骨形成与破骨细胞导致的骨吸收相对平衡,骨量才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状态。类风湿患者骨代谢的特点是骨吸收增强而骨形成不足。这两者之间的失衡被认为是导致类风湿患者关节局部骨破坏的主要原因。

类风湿患者如何应对骨破坏?

1、稳定病情

类风湿患者若是想要避免骨质破坏的发生,就需要尽快把炎症稳定下来,谨遵医嘱按时吃药,尽量避免类风湿病情加重以及反复。因为破骨细胞的数量与活跃程度是与炎性因子有直接联系的。

2、科学饮食

其实类风湿患者在饮食方面并没有严格的禁忌,但是高盐、高脂、高油的饮食可能会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的平衡加重类风湿的症状,所以类风湿患者的日常饮食还是应该以清淡为主,营养均衡,注意不要挑食。

3、注意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类风湿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研究表明,在不治疗的情况下,一半以上的骨质疏松患者会在两年后发展成为骨破坏,从而导致畸形或残疾。因此类风湿患者对待骨质疏松一定不能掉以轻心,日常注意补充适当的钙和维生素D、多晒太阳、适当运动等,长期闭门不出只会增大骨质疏松的几率。

4、适当运动

当类风湿病情进入稳定期,类风湿患者是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的,这样做一方面能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另一方面适当的功能锻炼也能够促进患者的关节功能运动情况有所恢复。还可以减轻疾病对关节的损伤程度,使类风湿患者重拾自信。

5、定期进行骨性检查

一般来说,进行骨密度的检查,可以检测骨质疏松的程度;利用核磁共振或者CT进行全身的骨扫描检查,能够明确骨质破坏情况。类风湿的患者在疾病早期,可以定期进行骨密度的检查,尽早发现骨质疏松并尽快治疗。

骨质破坏是导致类风湿患者残疾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们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身上的小痛小病,一定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是炎症本身的影响,而是需要及时就医,接受更正规的检查和诊断,明确问题所在,对症治疗,才能将危险因素扼杀在摇篮里。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