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风湿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肝损伤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约50%的类风湿患者可以出现转氨酶升高;超过60%的类风湿患者有肝功能异常的情况;类风湿患者中最常见的肝脏组织学改变包括门脉区的慢性炎性浸润,点状坏死及脂肪肝。
但有时难以确定肝损伤是类风湿的肝表现,还是相关的原发性肝病或在类风湿治疗期间发展的肝毒性肝病,因为某些风湿病的药物具有肝毒性。
类风湿的原发性肝脏疾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由于患者免疫调控功能缺陷,导致机体对自身肝细胞抗原产生反应,表现为肝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与自身抗体结合而产生的免疫反应。
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其次为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肝硬化性胆管炎。
淀粉样变
淀粉样变性,又称淀粉样物质沉积症,淀粉样物质可沉积于局部或全身,主要累及心、肝、肾、脾、胃肠、肌肉及皮肤等组织,可引发继发性感染、心肾功能衰竭和肝硬化腹水等并发症。
类风湿是继发性淀粉样变性的原因之一,在继发性淀粉样变性病例中,证实五分之一的患者在血管中有淀粉样蛋白沉积。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种无症状病症,从简单脂肪肝的发展开始,发展为脂肪性肝炎、纤维化、肝硬化,并且对于某些人可能导致癌症。
大约31%的类风湿患者有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风险,只有约1.4%患有晚期疾病。
其他原发肝病
除以上肝病之外,类风湿还可诱发代谢性肝脏疾病、乙肝、丙肝、巨细胞病毒肝炎等肝病,还有EB病毒感染,可导致类风湿患者转氨酶短暂升高。
药物性肝损伤
目前常用的类风湿治疗药物大多都属于化学合成物,需要经过肝肾代谢,在使用过程中确实存在肝损伤可能。中草药饮片、中药,也有导致肝损伤的可能,但频率高低、伤害肝脏的程度有轻微差异。
若是患者发现自己出现肝功能损伤之后,要注意避免酗酒、感冒、感染等,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能自行服用药物,防止服药后加重肝损伤的可能。同时注意避免劳累,平时要保持良好情绪、进食易消化的食物、适当锻炼,多补充新鲜蔬果。
除了上述注意要点外,补充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也十分重要。例如益生菌、矿物质、微量元素等,可以有效维持肝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