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痛风之痛令人闻“风”丧胆
“痛风”在40年前是老百姓基本接触不到的词汇,即使在医科大学里,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这一章也被列为选修课,因为在现实中几乎找不到示教的痛风患者。
时至今日,在我国一些沿海地区和南方城市,痛风患者数量激增,比起40年前翻了10倍不止!尤其是到医院做血检的年轻人几乎都要求检查尿酸——高尿酸已经成为“第四高”,处方药副作用,患者四面“处”歌难选择!
日“富”一日 痛风增多
据研究,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动物产品及高嘌呤食品的摄入日益增加,可能是高尿酸血症发病率爆发式增长的原因,大量的高尿酸血症患者组成了我国痛风患者庞大的后备军。
很多痛风患者在认真分析自己每次痛风发作时的血尿酸值时都会发现,他们每次痛风发作时所测的血尿酸值都不一样,多数情况下痛风发作时的血尿酸都在420umol/L以上。
但这些情况也不少见——痛风患者门诊随访检查时,血尿酸水平有时高达600umol/L以上,但是并没有发作痛风,一切安然无恙;有时,痛风发作时查的血尿酸水平还不到420umol/L。
究其原因,虽然痛风与高尿酸血症有关,所有的痛风患者都有高尿酸血症的基础疾病,但痛风发作并不是由特定水平的尿酸引起的,而是由尿酸水平的急剧变化引起的。
而且,由于人类尿酸氧化酶基因的突变及肾小管尿酸转运蛋白1的突变,造成了人类的血尿酸水平比任何哺乳动物和脊椎动物的血尿酸水平升高都明显,这是人类尿酸升高的生理基础,也是痛风的病理生理基础。
具体说来,正是高尿酸患者的生活习惯变化“主导”痛风形成。
在此提醒广大朋友,注意避免以下有害身体的生活方式,尽量远离痛风!
1、季节变化不注意保暖
秋季昼夜温差大,夜间熟睡中手足的温度明显降低,在这种状态下,手足冰凉,大脚趾的温度远低于中心体温,极易造成人体远端关节组织中痛风结晶的形成,诱发痛风发作。温度降低是远端肢体关节夜间痛风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2、路边聚餐不节
促发痛风海鲜、肝肾肠肺、各种肉制品,制作精细,物美价廉,味道外观十分诱人,大量食用这些高嘌呤食品后,会造成痛风患者体内血尿酸水平的急性升高,促发体内尿酸盐结晶的形成,触发痛风发作。
3、饮酒抑制尿酸代谢
白酒中的乙醇会加剧血尿酸浓度的增高,啤酒除了抑制尿酸的排泄外,其本身也是高嘌呤食品,大量饮用啤酒后,血尿酸水平比饮用白酒升的更高,超过饱和溶解度的尿酸盐便形成结晶,诱发痛风发作。
4、大量饮用果糖饮料
现实生活中,很多痛风患者,特别是很多年轻痛风患者,有意地改变了以上说的所有的不良生活方式,用药规律,但就是因为爱喝可乐、雪碧、果茶、糖茶等高果糖甜(软)饮料,痛风反复发作,难以控制。
事实上,1901年 Osler就发现果糖能够诱发痛风发作,随后通过实验观察发现,果糖代谢的中间产物间接促进尿酸产生,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尿酸水平的波动触发了痛风。
5、错误减肥损内脏
夏季多汗,尤其是南方地区的湿热天气造成的多汗,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容易造成脱水。夏季胃肠道感染疾病多发,频繁的呕吐、腹泻极易造成脱水,血液浓缩,血尿酸水平升高。痛风的年轻人选择快速减肥时,如果不能大量及时的补充水分,减肥时大量组织分解产生的巨量尿酸和脱水伴随的血液的浓缩,双重打击下,触发痛风。
6、过度锻炼伤关节
痛风患者适度有氧运动有益健康。但过度锻炼,高强度的跑步、爬山极易造成足趾、足踝、膝关节、等肢体关节的损伤和微损伤,这些微损伤诱发局部炎症。而局部嗜中性粒细胞对尿酸盐结晶的吞噬作用,导致炎症介质的大量释放,产生另一次痛风爆发。
7、共病治疗方案影响
如痛风患者由于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增加了小剂量阿司匹林、烟酸、β受体阻滞剂由于心衰和水肿增加了噻嗪类和袢利尿剂;都会导致血尿酸水平的升高,严重时触发痛风发作。
8、放射性对比染料
用放射对比染料做强化CT检查时,某些痛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会明显减低,血尿酸水平的下降,导致痛风患者体内痛风石的脱落,裸露的痛风石触发痛风发作。
9、不恰当使用药物
不达标的痛风患者,自行增大降尿酸药物剂量后,血尿酸水平突然大幅度下降,导致血尿酸水平明显的波动痛风患者体内的痛风石脱落,形成微痛风石,裸露的痛风石和微痛风石触发痛风发作。
免责声明:图文部分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