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类风湿检查指标的那些问题,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啦!

魏琳琳医生 发布于2021-10-10 14:19 阅读量6245

本文由魏琳琳原创

每当有类风湿患者去医院时,医生就会给开一堆检查去做,也许有的患者就会有这样的疑问了:这些检查到底有什么意义?医生看这些项目干什么呢?接下来就来给各位类风湿患友们,普及一下类风湿常见的检查项目和意义。



01 诊断性指标

诊断性指标主要是判断我们是否患了类风湿,主要的指标包括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抗体(抗CCP),抗波形蛋白抗体(抗MCV),和抗角蛋白抗体(AKA)四种。一旦这四种抗体中一种或几种都是阳性的时候,就需要警惕是否患了类风湿(当然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验项目来看)。


这些项目仅仅说明了我们是否患了类风湿,但和疾病活动度往往关系不大,所以类风湿患友们并不用指望这些指标“转阴”,也并不需要定期复查这些项目。


02 活动性指标

一般确诊了类风湿,就需要进行治疗,治疗的目标是降低疾病活动度,减少炎症反应,从而减少关节破坏。血液中的“血沉”、“C反应蛋白”两项指标,可以反应疾病活动情况,从而指导医生更好的进行治疗,加减用药。这两项指标,需要定期复查及检测。



03 安全性指标

安全性指标主要是指血常规(白细胞、血小板等)及肝肾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等),这是由于治疗类风湿的药物都可能会造成血液系统损害,或肝肾功能损伤。


虽然仅有一小部分患者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但很可惜的是,医生无法预知是谁,或是在什么时候出现这些不良反应。所以这些项目必须定期检测,这也是类风湿治疗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我们推荐开始用药2周内复查一次,等服药时间长了最长可以3个月复查一次。


04 伴随症指标

什么叫伴随症指标?说的是类风湿有时候会存在伴发疾病,如干燥综合征这个病就特别容易和类风湿合并存在,这时就需要筛查ANA抗体谱、ANA定量等以期早期发现。除此之外,类风湿治疗需要排查肝炎、结核等感染病,不然用药会有风险,所以医生在用药前也往往会筛查乙肝、结核这些问题。



说了这么多,相信类风湿患友们也可以理解医生的良苦用心啦,类风湿是一项慢性疾病,目前已经可以做到可控可治。但这需要有条不紊的定期随诊,定期复查,希望患友们都能正确面对疾病,规范治疗疾病,最终战胜疾病!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