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情绪障碍疑问解答

吴安琪医生 发布于2021-08-20 21:29 阅读量6777

本文由吴安琪原创

很多人诊断情绪障碍后不知道是否需要用药治疗,对药物治疗效果存疑,担心药物副反应。情绪障碍的治疗与疾病的类型、严重程度、家庭支持等多个因素有关,其常见的干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心理、物理及精神康复等综合治疗,其中药物治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医院求诊患者中很多都会持续接受药物治疗,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和家属也许常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生病了一定需要吃药吗?为什么药物吃了那么久还是没有变化?会不会出现副作用?出现副作用了我需要立刻停药吗......



1.当患者明确诊断,且疾病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时,需进行药物干预。


2.患者、家属和医生一起了解服药与不服药的风险,选择适合的药物,了解药物特点,知晓如何在潜在风险基础上做出药物选择的决定。


3.患者要积极参与决策过程。因个体特异性,同种药物对不同的患者产生的药效及副反应不同,患者需定期和医生讨论自己近来的身心状况,以便双方共同找到最佳药物。


4.治疗情绪障碍药品需在症状消失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以减少复发的可能;情绪障碍的每一次复发都会前一次发病症状更加复杂,治疗难度更大。


5.服药的依从性对于精神疾病的治疗非常重要。虽然每年、每天坚持服药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并且家属和患者都受其困扰,但是家长要去保证患者能按时按量服药以保证治疗的效果。一旦发生漏服都可能有复发的风险,比如,在短时间内漏了一顿的药并没有太明显的反应,但是如果变成习惯、渐渐漏多了,潜在的复发风险就会变大。

 

不同的药物会有不同的副作用,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碰到相同的副作用。同时,许多副作用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消失。


当药物副反应出现,但刚刚好在患者所能耐受的副反应范围内,往往此时疗效和药量为最佳。因此,家属一旦看到患者出现药物副反应,不需要过分紧张,这可能正是身体在适应药物以及药物起效的一种现象。但当药物副反应明显超过所能耐受的范围时,一定要及时寻求医生会调整用药。

 


1、调整心态:药物副作用反应不是洪水猛兽,稳定情绪,才能较好地观察、记录,以正确的交流方式去了解患者的情况;如果患者是未成年,作为家长要尝试接受孩子的这些反应,忌频繁地提醒、责备等;


2、观察并记录:询问患者的感受、症状,记录副作用的表现、程度、时长、频率、有无规律(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将这些消息准确描述清楚并记录;


3、判断该反应是否真的受药物影响:并不是服药后出现的所有不舒服都是药物导致的,需分析背后的原因,是症状本身所具备?还是症状在病前本身就存在?还是确实为药物副作用?


4、复诊时询问医生,并与医生沟通、讨论。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