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痛风,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不仅会造成患者关节疼痛,随着病程加长,还会长出痛风石,给患者生理和心理带去双重打击。
疯长“石头”,治无可治?
患者是一位患病多年的老风友,全身多处长出痛风石,日常生活受到影响,为了清除痛风石,患者到处寻医求药,效果均不理想,痛风石不断疯长,成了当地有名的“石头人”,患者终日郁郁寡欢。
痛风石真的治无可治吗?
当然不是。对症才能下药,只有了解痛风石产生的原因,从根源着手治疗,才能彻底清除痛风石。
痛风石产生的原因?
痛风石是痛风的特征性改变,其形成与人体内的血尿酸浓度有关。血尿酸浓度越高,越易造成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处沉积,形成痛风石。而生活中的很多习惯,易造成痛风患者的血尿酸浓度升高,给痛风石“可乘之机”,痛风患者应该要积极避免。
习惯之一:长期熬夜
熬夜不仅会引起内分泌失调,长期下去,会造成免疫系统紊乱,使人体代谢水平失调,造成血尿酸排泄异常,导致体内血尿酸浓度升高。
习惯之二:高嘌呤的饮食
很多痛风患者喜欢吃火锅、海鲜、肉汤这类高嘌呤的饮食,这样做,易造成尿酸在体内沉积,再加上痛风患者本身肾脏功能就不好,更易导致过多的尿酸堆积在体内无法及时排泄出体外,长期下去,易形成痛风石。
习惯之三:不喜欢喝水
多喝水可以促进尿酸的排泄,但是很多痛风患者都没有这样的习惯或者意识,每日的饮水量都很少,此举易阻碍体内尿酸的排泄,导致尿酸在体内沉积。
温馨提示:
从生活习惯出发,控制血尿酸水平,只能治标,始终不是长久之计,要想彻底治疗痛风石,还得从沉积在关节处的尿酸盐结晶入手。千万要走出“治疗痛风只靠吃药止痛降尿酸”的误区,想成功治疗痛风石,就必须降尿酸、清结晶、消除炎症组织,三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