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用药误区集合,来看看你踩了几个“坑”!

朱红梅医生 发布于2021-10-10 14:07 阅读量6087

本文由朱红梅原创

如今,痛风成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但是总有痛风患者不把自己的病情当回事,随意用药或者不遵医嘱擅自减药、停药,结果导致病情越来越严重,那么痛风的用药误区都有哪些呢?



误区一:痛风药副作用大,能不吃就不吃

对于多数治疗痛风的药物,严重副作用的发生率其实非常低。而且,多数副作用是可逆的,只要定期监测,就可以早发现早处理。但长期尿酸过高,会对肾脏、心脑血管等重要器官,造成不可逆转的持续慢性损伤,最终会导致尿毒症、冠心病、中风等严重后果。


误区二:尿酸水平再高,关节不痛就无所谓

一般认为尿酸水平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关节处形成痛风石的概率就越高、出现症状的风险就越大。所以,不及时有效地控制高尿酸,痛风就会反复发作,并由急性转化为慢性。不仅如此,长期的高尿酸,还可诱发和加重糖尿病、冠心病、中风等疾病。


误区三:自行加大药量以致更快降尿酸

有人认为尿酸降得越快越好,所以会在痛风急性发作的时候,加大药物剂量。但这样一来,尿酸突然降低,会使尿酸结晶重新溶解,再次诱发并加重关节炎症状。



误区四:尿酸正常就可以只控制饮食

饮食控制只能减少嘌呤的摄入,但不能改善体内尿酸的积累。所以大部分痛风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尿酸水平。


误区五:预防痛风,可以长期服用止痛药

就医时,为了降低痛风患者的疼痛,医生常常会使用一些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难免会有患者依葫芦画瓢,把这类药当做神药长期使用,但这样并没有祛除高尿酸的病根,反而掩盖了症状,耽误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进而导致一系列的危害。


误区六:痛风急性发作,挂个吊瓶就行了

痛风急性发作,会造成关节的剧烈红肿、 疼痛,很容易被认为是局部感染或炎症,因此治疗时可能会使用大量抗生素。但抗生素只能抑菌、杀菌,对痛风并没有实质性治疗作用,甚至可能导致尿酸升高,加重痛风。因此,痛风发作时,除非经过有经验的临床医师判断,不要擅自使用抗生素。



治疗痛风是一件专业的事,一定要到专业的医院寻求专业的帮助,千万不要自己随意用药,更不能乱用药、或者擅自停药、也不要把消炎肿痛降酸药长期当成治疗的药,要跟着专科医生规范治疗、规范用药才行。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