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闷热潮湿,恼人的“脚气”反反复复,怎么治?

付凯医生 发布于2024-07-24 14:41 阅读量4972

本文由付凯原创

夏日将近,气温逐渐升高,你是否时常感觉自己脚上传来一股难以名状的臭味?你是否感到脚上奇痒无比?不挠憋屈,挠了又影响形象。脚气,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却像一块粘人的狗皮膏药一样,给很多人的生活带来了困扰。那究竟什么是脚气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什么是脚气?




脚气,学名足癣,俗称“香港脚”,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真菌感染性疾病,在皮肤上表现出不同形态的皮疹及剧烈的瘙痒感。人的足底和趾间没有皮脂腺,从而缺乏抑制皮肤丝状真菌的脂肪酸,生理防御机能较差,而这些部位的皮肤汗腺却很丰富,出汗比较多,加之空气流通性差、局部潮湿温暖,有利于真菌的生长,容易导致脚气的发生。




脚气有哪些类型?


水疱型:常于脚趾背、脚趾缝、趾甲周、足弓等部位出现成群或散在分布的半透明小水疱,瘙痒感特别明显,甚至影响睡眠。随后水疱内的疱液逐渐被吸收,表面的水疱壁会变成鳞屑而脱落,这便是脱皮的过程。



鳞屑角化型:角化是指角质层增厚,皮肤干燥,表面多处脱皮。此类型影响的范围一般比较大,常常会影响部分或全部的脚掌。特别是一到较为干燥的秋冬天,在脚跟和脚底边缘的“老茧”样皮肤会出现疼痛的皲裂和出血,影响行走和运动。




浸渍糜烂型:这一型的患者各脚趾头常紧紧相互依偎,脚趾缝常年密不透风,并且不易清洗干净。最常在第3、4脚趾和第4、5脚趾缝看到皮肤浸渍、发白,轻轻去掉发白的皮肤还可以看到鲜红的糜烂面,有时还有一些淡黄色的渗出液,有瘙痒和疼痛感。



脚气的瘙痒情况因人而异,有的不明显,有的瘙痒剧烈。脚气可以以一型为主或几型同时存在,也可以从一型转向另一型;


如何正确治疗脚气?


脚气的治疗目标包括清除致病的真菌、缓解症状以及防止脚气复发。


局部治疗:脚气的治疗一般以局部治疗为主。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咪唑类(酮康唑、益康唑和咪康唑等)、丙烯胺类(特比萘芬、萘替芬等)和其他抗真菌成分(阿莫罗芬、环吡酮胺等)。


对于鳞屑角化型的脚气,除了使用以上抗真菌的药物外,还可适当联用水杨酸等角质剥脱剂。常见的抗真菌外用药的剂型包括溶液、乳膏和软膏。根据不同的皮损类型选择不同的药物剂型。水疱型可选择溶液或乳膏,鳞屑角化型建议选择软膏,糜烂型则可以选择溶液湿敷,待皮损渗出减少时换用乳膏剂型。抗真菌的外用药一般每天使用1~2次,2~4周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系统治疗:对于皮疹面积较大、外用药物疗效不佳或伴有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联合或单纯口服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口服药物包括伊曲康唑(每次100~200mg,每天1~2次)和特比萘芬(每次250mg,每天1次)。疗程一般2周左右,具体需要医生根据病情变化进行调整。


灰指甲和并发症的治疗。针对灰指甲和伴有并发症等较复杂的情况,需要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灰指甲需要规范口服抗真菌药物。合并细菌感染时,需要先口服敏感的抗生素控制细菌感染后,再进行抗真菌治疗。而当伴发自身敏感性皮炎或癣菌疹,则建议在抗真菌治疗的同时给予抗过敏治疗。



如何预防脚气发生?


保持脚部干爽选择透气性好的鞋子和袜子,尽量避免穿胶鞋或塑料鞋。脚出汗多时,可穿五指袜或使用吸湿排汗鞋垫。


定期清洁消毒鞋袜应定期清洗并在阳光下暴晒或使用消毒液浸泡,以杀灭真菌。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洗脚盆、擦脚巾、拖鞋等个人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及时治疗灰指甲灰指甲内的真菌可能洒落到脚部皮肤上,导致脚气复发。因此,应同时治疗灰指甲。


增强免疫力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适当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减少真菌感染的风险。


总而言之,脚气虽然常见,但不可小觑。通过了解脚气的病因、症状、治疗及日常护理,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这一疾病。一旦发现脚气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以免病情恶化或反复发作。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也是预防脚气的重要措施。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