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晕,是每个人这辈子都会有的体验,只是程度的轻重和时间的长短。轻微的可能就是从坐卧位猛地转为站立位而导致的一过性体位性头晕,剧烈的急性头晕会像耳石症那样天旋地转,只要体验过一次一定会终身难忘。虽然耳石症的症状明显但是只要及时治疗,一般情况下只需要1周时间就能痊愈。而这次要提到的头晕的特点是:
①头昏沉、不稳感,站立时常常感觉身体在摇晃,或是误以为周围的固定物体在移动;
②在商场、市场这些人流多而繁乱、空间复杂的地方,或者看到过往的车辆、墙壁上的混乱图案,也可能是在看书、看手机这种精神集中的情况下头晕加重,也可以没有任何征兆头晕就出现。
③但是到医院检查时,头颅的影像和血管检查和前庭功能大多正常,找不到病变所在部位。
这些患者往往会因为害怕摔倒而容易紧张,久而久之就被周围的人认为是心理或者是情绪的问题导致的头晕。或者因为自己存在颈椎病,就被当作是颈椎病治疗,但是按照颈椎病的常规治疗效果却不显著。这种患者其实是非常苦恼的,因为他/她是真的头晕不适,但是却找不出症结所在,不被他人理解甚至被误解。
实际上,这类问题既不是器质性的,也不是精神性头晕,而极有可能是一种中年人常见但不为医务界及广大群众所认识的疾病→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ion dizziness,PPPD)
早在1871年,德国学者发现有人在开阔空间或城镇人流多的繁乱环境中,容易出现定向障碍及焦虑,并伴有头晕,因此提出了“广场恐怖症”的概念。此后,这种头晕的诊断标准一直都不明确。直到2017年10月,国际巴拉尼协会发布了最新诊断标准,PPPD被定义为慢性前庭功能失调,并确定了5个临床诊断标准。
PPPD的诊断必须满足5个要素:
①患者需具备头晕、不稳感或者非旋转性的头晕中的一个或2个症状,且症状需在至少3个月的时间内频繁出现,在此过程中,患者症状并非必须一直持续存在,可以持续数小时,亦可以出现症状程度上的波动。
②出现症状可以没有特殊诱因,但是常在3种情况下加重:a.进行向上的姿势;b.在没有注意方向或姿势下的主动或被动活动;c.暴露于活动性的视觉刺激或者复杂的图案。
③疾病发生的起因可以是急性、阵发性或者慢性的前庭系统疾病,也可以是其他的神经系统疾病或者心理问题。如果患者原发疾病是急性的,上述症状是随着原发疾病的缓解出现,且最初可能是阵发性的,逐渐发展成为持续存在的特点;如果患者原发疾病是慢性的,则患者上述症状常为缓慢进展,逐渐加重。
④症状可以导致严重的心理压力,对日常活动生活产生影响。
⑤其他疾病及功能紊乱不能更好地解释患者症状。
目前,关于PPPD的治疗西医治疗主要以5-HT再摄取抑制剂等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以及前庭抑制治疗为主,临床疗效仍有待提升。
而中医在PPPD的治疗是有优势的,因为PPPD可以认为是一种功能性的疾病。在中医看来,这种头晕以痰、虚、瘀等虚实夹杂多见,因为这些患者大部分是在西医治疗效果不显著,治疗了一段时间后才找中医治疗,故病程相对较长,虽然在治疗上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治疗早期的前一周头晕症状甚至会有所加重,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不能轻易就放弃治疗,因为这可能是中医所说的“瞑眩”反应,意思就是药物对症的话反而会出现症状加重。
这种加重的情况一般不会超过一周。但只要医师辨证准确,患者能坚持内服中药,适当配合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及前庭功能的锻炼,在临床上,我们发现一般治疗2-3个月症状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