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胃第一穴——中脘穴

费雨潇医生 发布于2024-02-29 23:19 阅读量605

本文由费雨潇原创

现代人忙碌的生活养成的不良饮食习惯,让肠胃病成为许多人的通病。俗话说“胃三分治七分养”,想要胃好,就得学会养胃,而中脘穴自古就有“养胃第一穴”之称。《循经考穴编》里提出中脘穴,“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

中脘,出自《针灸甲乙经》,为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中:指本穴相对于上脘穴、下脘穴二穴而为中也。脘:空腔也。本穴为任脉经脉的气血至本穴后向下而行,如流入任脉下部的巨大空腔,故名。


定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

功效:

  1、和胃健脾  

中脘穴为胃的募穴。《黄帝内经》曰“胃者,五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藏六腑皆禀气于胃。”而中脘穴是胃的募穴,即胃的精气反应到胸腹部的特殊部位,具有和胃化滞,理气健脾、通腑降气、调理中焦的功效。所以可以调理各种肠胃疾病的要穴,如腹胀、呕逆、腹泻、便秘、胃炎、胃溃疡等。

  2、降逆利水  

中脘穴隶属于奇经八脉之任脉,是人体八会穴之“腑会”,与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经三焦交会。中脘穴可以通过调节脾胃的升降功能,来疏利气机,并且与小肠经、三焦经交会,小肠可以泌别清浊,三焦则有通调水道之功,所以中脘穴在三焦整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中,起着枢纽作用,有降逆利水之效。


治疗方法:

  1、按揉  

用食指中指两指并拢,在穴位上按揉,以穴位局部有明显的酸胀感为度。每次3-5分钟。可以改善胃腑运动无力所造成的消化不良、胃口不佳、胃胀等症状。

  2、艾灸  

脾胃不好,可辩证选择艾灸中脘穴来治疗。用艾条温和灸中脘穴10-20分钟,以穴位局部皮肤温热为度。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所以脾胃对于人的身体很重要,而艾灸中脘穴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健脾胃的方法。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