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冲,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厥阴肝经。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原穴的含义有发源、原动力的意思。太,大也。冲,冲射之状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向上冲行。
作为肝经之原穴,不论是肝火、肝阳、肝气、肝风,皆可取太冲穴泻之、平之。
太冲穴可以说是肝经的一个“总开关”,“总开关”打开了,肝经的气血就会很旺盛。
【定位】
太冲穴在足背第1、2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足背动脉搏动处。即从第1、2跖骨间向后推移至底部的凹陷中取穴。
足厥阴肝经由足走头,经气出于大墩穴经行间穴入太冲穴而注脏腑,同时,足底与肾经井穴涌泉穴相对应,因此,太冲穴可主肝肾两经之病。又《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因而有称太冲乃肾脉与冲脉之合称。女子月经与肝肾及冲脉密切相关,加上太冲穴乃肝经的输穴、原穴,“俞主体重节痛”,因此太冲穴有调经止痛的功效。
此外,太冲穴还具有平阴阳,调气血,通经络的作用,与合谷穴合称“四关”,首见于《针灸大成》:四关四穴,即两合谷、两太冲是也。《标幽赋》称:“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四关关乎全身阴阳与气机的升降。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 属金属阳,在于降;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原穴,属肝属因,在于升。两者一升一降,不仅是气机的升降,还是阴阳的升降。气机得通,阴阳交合,则痛痹消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故小儿惊厥、气厥实证可取四关穴。
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主怒。生气指的就是发火,或郁而不发,或干生闷气。人体能量在“怒”时,往往走的是“肝经”路线。太冲是肝经的原穴,通过对太冲穴的针灸、按摩等,确实可以疏解病人的情绪。
按压穴位的时候要分上下左右几个方向去寻找那个最酸最胀最麻最痛的点,找准这个点以后再进行按摩。按摩手法可采用点按或点揉的方法,每次3分钟~5分钟,每天按摩2次即可。在按摩时要注意刺激的强度,不可过于轻柔,以感到酸胀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