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年年有,现在特别多,脾胃湿气怎么破?

费雨潇医生 发布于2021-03-08 14:42 阅读量9099

本文由费雨潇原创


最近,很多人都出现了脾胃湿重的症状,其中食欲不振、胃胀、腹胀、大便溏烂、疲乏倦怠、面色发黄、浮肿,失眠、月经不调等情况最为多见。





春三月,雨水增多,乍暖还寒,天气潮湿,雾气蒙蒙。生活在其中的我们,体内的情况也和大自然相应。



能够适应天气变化的人,身体感觉良好,没有明显的不适;



不能适应天气变化的人,尤其是平时脾胃虚弱、体内有湿的人,在这种天气环境下,则较多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胃肠道症状:

食欲差、胃胀、胃痛、大便溏烂、粘马桶,小便频多、口干、口臭、口中异常味道…


头面部症状:

面色暗黄,咽中异物感,痰多,面部、头发出油,痤疮,鼻塞,流涕,头晕目眩…


全身症状:

失眠,容易乏力困倦,情绪低落、烦躁,思虑过多,颈肩、腰背等肌肉酸痛、容易感冒…


生殖系统症状:

月经不调,痛经,白带量多、颜色异常,阴部潮湿瘙痒等…


舌苔的表现:



————————————划重点————————————



1、什么人容易出现脾胃湿重的情况


① 不爱动

各行各业办公室人群、学生、家里蹲的宅男宅女、老人家,久坐、久站、久躺,不运动……



② 吃不好

三餐不规律,过饥,过饱,盲目节食,暴饮暴食、饮食不干净……



③ 过食寒凉

过多进食生冷食物,如冰淇淋、冻奶茶、冰咖啡、冰啤酒、冰冻的各种碳酸饮料、海鲜、刺身等;长期以水果、蔬菜沙拉、零食取代正餐;使用抗生素;不经辩证使用凉茶或寒凉的中草药如金银花、鱼腥草、菊花、蒲公英等……



④ 过食滋补:

过多进食糯米(年糕、汤圆、粽子、糯米鸡、糯米饭、烧麦、糯米酒酿等)、奶油、肥肉、其他动物脂肪类食物、阿胶、熟地、高糖类食物……




⑤ 过度烟酒



⑥ 过度劳累

如过量运动、熬夜工作、玩乐……



⑦ 长期不开心

长期情绪不好,如抑郁、焦虑、思虑过多,容易烦躁、生气……




2脾胃湿重的治疗方法

由于湿气的性质重浊粘滞,比较难自行清除,需要结合中医药手段治疗


具体的治疗方法包括(不限于):中药内服、各类灸法(督灸、任脉灸、雷火灸、火龙罐等)、针刺、耳穴压豆、沐足泡浴药包、刮痧等,同时配合日常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体质,才能达到健康状态。


*注意:艾灸、针刺、泡浴等治疗同样要求辩证施治,若辩证不准确或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症状加重或其他不良反应。建议大家前往正规中医医院或机构接受专业的中医药治疗。



3、预防方法:

① 适量运动

推荐运动:八段锦、散步、慢跑……

 

 ↑↑↑点击跳转原文地址播放↑↑↑

② 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心情舒畅、规律饮食、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劳逸结合……


③ 日常保健穴位

日常可点按以下穴位,待出现酸胀感觉后再持续揉按2~3分钟,可重复操作。


足三里



三阴交



【定位】 侧坐或仰卧位。手4指并拢,小指下边缘紧靠内踝尖上,示指上缘所在水平线与胫骨后缘的交点,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阴陵泉


【定位】 侧坐屈膝或仰卧位。用拇指沿小腿内侧骨内缘(胫骨内侧)由下往上推,至拇指抵膝关节下时,在胫骨向内上弯曲处可触及一凹陷处即为此穴。


④ 祛湿食疗方

请经过专业中医医生进行个体化的体质评估后,根据医生建议,选择适合自身体质的食疗方。


山药薏米粥

【原料】 山药30克、炒薏米30克、莲肉(去心)15克、大枣10枚、小米50~100克,根据口味添加适量冰糖




五指毛桃土茯苓猪骨汤


【原料】 五指毛桃、土茯苓、猪脊骨、姜片适量




香椿炒鸡蛋

【原料】 嫩香椿芽150克,鸡蛋6个,盐、料酒、植物油各适量



建议:不需要等到症状严重了再来就诊,平时就应该定期进行体质调理、未病先防。令身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变化,才能以健康的身体和好心情享受珍贵人生的每一天。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