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常备藿香散 成人小儿四时安

刘靖薇医生 发布于2022-02-18 16:32 阅读量909

本文由刘靖薇原创

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术朴俱。

夏曲白芷加姜枣,感伤岚瘴并能驱。

这首方歌说的就是藿香正气散。我的药箱中常备几种中成药以备不时之需,其中一种就是藿香正气水(无酒精版),大家应该都听过,而且各大药店都可以买到,为了让大家能自行解决一些小问题,科普一下藿香正气散的运用。

原来古代用的是散剂,所以藿香正气水原名叫藿香正气散,原方组成包括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苦桔梗、藿香、甘草。原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2:“治伤寒头疼,憎寒壮热,上喘咳嗽,五劳七伤,八般风痰,五般膈气,心腹冷痛,反胃呕恶,气泄霍乱,脏腑虚鸣,山岚瘴疟,遍身虚肿;妇人产前、产后,血气刺痛;小儿疳伤,并宜治之。”而汪昂在《医方集解·和解之剂》中对该方:“此手太阴、足阳明药也。藿香辛温,理气和中,辟恶止呕,兼治表里为君。苏、芷、桔梗散寒利膈,佐之以发表邪;厚朴、大腹行水消满,橘皮、半夏散逆除痰,佐之以疏里滞。苓、术、甘草益脾去湿,以辅正气为臣使也。正气通畅,则邪逆自除矣。”

原文看不懂,不要紧,以下是干货。

其实,藿香正气运用最重要把握两个字:寒、湿。

而这两个字与岭南地区气候息息相关。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湿最好理解,回南天、梅雨天,整个环境都是湿漉漉的,让人感觉也黏糊糊、昏沉沉的。有人会问了,南方不是气温高嘛,尤其是夏天,热得都要融化了。恰恰是南方的热造就了人容易受寒凉之气,回顾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遇热出汗就喜脱衣对着风直吹,喜食生冷冷饮冰沙,开低温空调盖棉被等,都是让人易感寒的原因。加之岭南地区大部分人脾胃虚弱(具体为什么脾胃虚弱又是一个很长的故事,有机会再写另一篇科普),脾胃功能虚弱不能运化水湿,从而生“内湿”。内外湿夹杂配合外寒造就了常用藿香正气散的岭南人。

藿香正气水常见于以下适应症:

①急性胃肠炎:以腹痛腹泻为主症的

②胃肠型感冒:感冒症状伴胃肠功能紊乱,如呕吐、腹泻等

③梅雨天不适感:浑身黏腻不爽利、头身困重等

④水土不服:包括高原反应

......

看到这里,大家对于藿香正气散怎么用的心中应该有个数,但是我经常说“中医不辨证论治都是耍流氓”,所以就算是以上适应症,也一定要符合外寒内湿的病机;大家也看到适应症后面还有省略号,中医所谓“异病同治”,就是只要病机相符,不属于以上所列病症的也可以治疗,也欢迎大家补充交流心得。

附本人医案1则

2021-03-08

黄某,男,24 岁

来诊时夜晚,低热,疲倦,口淡,恶心呕胃内容物,纳眠差,少许恶寒无汗出,无口干口苦,无腹痛,鼻塞黄涕,小便黄,大便量少,黄水样,无臭秽。舌红苔黄白腻,脉浮滑细数。感冒症状,恶心呕吐加水样便,很明显胃肠型感冒,而且他当时人精神比较差,基本上是躺在床上没力气起来的,由于比较急不方便煲中药,所以应急给了藿香正气水两支,口服补液盐,配合针刺双侧内关,期间患者呕吐2-3次。过了1小时左右,患者精神转佳,无恶心呕吐感,自觉舒畅。

202-03-09

另开中药巩固调理,后病情完全恢复。

按:该患者不是典型的藿香正气症,因为他是有里热的,但同时他也有外寒内湿的病机,由于应急还是给了藿香正气,至少能解决大半痛苦,可安稳入眠。在岭南地区,夹有内热的胃肠型感冒并不少见,但只要其他基本病机相符合,这个中成药还是可以应急渡过难关的。不过如果自己没把握,还是要寻求中医生的帮助。

好的,不多说了,广东最近又要降温落水咯,要备什么你们都知道啦。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