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B超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体检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朋友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患有了甲状腺结节。虽说大部分甲状腺结节都是良性的,但是看着B超报告密密麻麻又太过专业的文字描述,不少朋友都十分担心,尤其是当看到报告上的结节分类,就更容易紧张了,然而,B超上的结节分类一定是判断良恶性的金标准吗?
游阿姨(化名)便是这样一个例子。2021年的某天,游阿姨在我院常规体检时意外发现甲状腺结节,当时一看报告,“5类结节”,游阿姨的心就悬了。“许医生,我这会是甲状腺癌吗?需要做手术吗?”
确实从的甲状腺结节评分上看,评分越高,恶性的风险越大,5类结节也是美国影像学协会(ACR)的最高分类,因此游阿姨的担心也是正常的。然而,对于这个结节,仔细阅读彩超图像后会发现,报告描述的“极低回声”有可能是“囊液”而不是实性成分,报告描述的“点状强回声”很可能是“胶质”而不是“钙化”,如果真是这样,游阿姨的分类那就不是5类了!
因此,在许医生的建议下,游阿姨暂时放弃了直接手术的念头,先做了甲状腺穿刺活检术(FNA),穿刺术中针下无明显“砂砾感”,整个结节松软,囊液很多,加上穿刺病理提示良性结节,进一步证实了游阿姨的“5类结节”实际上只能算一个“2类”的良性结节。这样的话只需要定期随访,不需要手术。
几个月后,游阿姨来我院复诊,B超提示甲状腺结节从13mm缩小成5mm,阿姨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在我国以前的年代,甲状腺穿刺活检术并非得到广泛应用,理由在于很多朋友甚至部分医生觉得5类结节就等同于甲状腺癌,又或者认为就算不是甲状腺癌,这个结节看起来不好,以后也会最终变成癌,所以就不想浪费时间直接手术,也算买个放心。但这样的结果就是,很多朋友手术后的病理结果其实是良性结节,却留下了颈部疤痕和需要终身服用优甲乐补充甲状腺激素,有的甚至出现了喉咙不舒服、声音嘶哑,四肢麻木等并发症,造成终身的遗憾。
总而言之,发现恶性可疑的甲状腺结节,应该根据国内外指南推荐,先行甲状腺穿刺活检术,然后再根据穿刺的病理结果再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目前研究发现,甲状腺结节从一开始生长的时候,就基本决定了结节的性质,也就是说,若穿刺病理证实了是良性结节,除非有新的结节生长或受到电离辐射,往后几乎都不会变成恶性。良性的甲状腺结节除了结节过大、压迫气道外,大部分都可以不需要开刀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