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大多数家长们,应该都听过或者了解过扩弓了,也有家长思想比较超前已经带孩子扩弓过了。
孩子早期矫治需不需要扩弓,并不是根据牙齿拥挤程度判断的,而是看牙弓是否出现狭窄的情况。对于上颌骨狭窄,且处于生长高峰期的儿童可通过逐步打开腭中缝,促使中缝的结缔组织被牵张后产生新的骨组织,从而增加基骨和牙弓的宽度。

我们根据扩大牙弓的速度不同,可分为快速扩弓、慢速扩弓两大类。快扩一般在较短时间(数周)内完成扩弓。通过机械力快速打开腭中缝或其他骨缝,使骨骼产生适应性变化。这种方法适用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尤其是在替牙期或恒牙早期,此时骨骼的可塑性较强。
但快速扩弓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牙齿疼痛、牙根吸收等,需要在医生的密切监控下进行。
慢扩扩弓过程较为缓慢,持续时间较长(数月甚至更长)。通常使用螺旋扩弓器等装置,通过逐渐增加力量来实现牙弓的扩展。

这种方法相对温和,副作用较小,但需要患者有较好的依从性。一般适用于已过生长发育高峰,或生长发育已接近完成的患者。当然孩子在10岁以前做扩弓有一个好处,就是腭中缝可以增加相应的宽度,如果过了生长发育高峰期再扩,很有可能是牙齿假象倾斜的扩弓。我觉得并不是盲目的说,看到拥挤或者牙凸就要去扩弓,一般理论上来讲小于6岁的时候,这个时候最好不要做快扩,如果要是给孩子做快扩的话,很有可能把鼻基底部扩宽了。
如果孩子牙弓狭窄但正处于换牙期,乳牙已经松动,没办法给扩弓器提供足够的支撑,这种情况暂时也不适合扩弓。
实际上扩弓所获得的间隙还是比较有限的,我们曾经做过研究说,当把牙弓的宽度增加1毫米,这个时候整个牙弓周长会增加0.7,所以其实扩弓获得间隙的情况并不是很多,而且扩弓往往是不稳定的。
所以说并不是说所有的案例都需要去扩弓,我的观点是当这个孩子在使劲微笑的时候,我们来看后牙的倾斜角度,我说的是上牙后牙是往里抠进来的,这个时候可以做一些扩弓,来扩大牙弓的宽度。如果说后牙已经比较直立了,这个时候通常我就不会去做扩弓。
给非适应症的孩子盲目扩弓,不仅会出现满嘴牙的情况,如果没有把握好扩弓施加力度的大小和周期,还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疼痛难忍、上腭骨的创伤性分离、口腔关节的损伤、后牙外突倾斜等一系列并发症。
因此我所遇到的这些早期矫治的案例,好像有很大一部分,其实是不需要扩弓的。只有像 II 类患者或者孩子前伸下颌至目标位时,侧方牙弓出现覆盖过小,甚至反颌的情况,可以考虑扩弓。
另外扩弓扩的是颌骨,并不是扩大颅面所有骨头的宽度,脸型不光跟牙弓宽度有关系,还跟颧骨高度、咬肌、颊肌和下颌角的宽度密切相关,更多的变化是垂直向的变化、咬合平面的控制、前后向的的变化、矢状向的变化。

所以说并不是说单纯扩弓这一个因素影响面型,我觉得应该是一个三维的因素都要去考虑到,所以并不用担心会让脸变大变宽,影响孩子面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