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求知』如何判断自己适不适合拔牙?牙齿矫正前必看!

张栋梁医生 发布于2024-11-06 10:31 阅读量2399

本文由张栋梁原创

很多患者来找我做矫正,是因为听说我可以不拔牙矫正,这是典型的误传,只不过我是能更多地把握住不拔牙的机会,把握住这些机会,大家拔牙的概率就会降低。

很多因素都可以给我们提供不拔牙矫正的机会,这涉及到对患者生长潜能的了解,对患者和家长心态的理解,以及对患者自身习惯和内心感受的掌控。

很多时候,大家拒绝拔牙,表面上是恐惧拔牙,实际上更多的是因为还没有对正畸医生建立起足够的信任。如果我自己作为患者躺在牙椅上张开嘴,让正畸医生在我嘴里操作的时候,我发现这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对正畸医生有足够的信任。


下面的一些情况提示我们采用不拔牙矫治方案:


1、很多介于拔牙和不拔牙之间的临界病例,通常选择先不拔牙,先不拔牙排齐你会发现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好处。


一定不要过早地拔牙,没人要求你一定要在粘托槽之前把牙拔了,毕竟拔牙是不可逆的,说不定在排齐的过程中,反而发现不用拔牙,就能排齐内收到满意的程度。



所以完全可以把拔牙的时间推迟到牙齿排齐之后,就像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一样一时看不清楚的,多耐心等待,时间能帮助我们擦亮眼睛。


2、儿童的牙齿生长发育很重要。
均角或者低角面型,即便牙齿前突不齐,通常都是可以不拔牙来排齐内收,可以使用口外弓,骨骼的生长发育空间是儿童早期矫治不拔牙的重要前提。



3、不要看到牙齿不齐,就急着拔牙。
首先要看牙弓形态是否正常,很多时候牙齿不齐都是由于牙弓狭窄造成的。可以采用扩弓、尖牙和后牙远中直立,利用后部智齿的空间,牙套协调牙弓形态,口外弓引导矫治力向远中,这都是不拔牙排齐的好方法。


4、对于成人,种植支抗是非常好的不拔牙神器。
对于金属托槽牙套中,种植支抗配上拉簧,在不锈钢丝的平台上,耐心等几个月,牙齿排列所需的空间就出来了。



5、牙齿片切是不拔牙矫治的方法之一。
业界有争论,有些医生和患者甚至比较抵触,但是有牙周问题的成人病例是片切的良好适应征。因为片切不仅能提供5~10mm的间隙,而且片切使成人相邻牙之间形成面接触,这要比点接触更稳定。


此外,我们深有体会,不拔牙不一定就是正确的。


我们做了很多远中移动牙齿的事情,而自然牙列产生的咀嚼力和肌肉力对牙齿的合力,却能使牙齿伸长和近中移动,其实我们在做与自然生理相违背的事情,所以不拔牙排齐的稳定性要仔细考量。



在牙齿矫正过程中,一般在第二次复诊的时候,儿童做口外弓,成人做种植支抗,千万不要等到前牙唇倾了再做这些,一旦牙齿排齐的时候,理论上牙齿一定朝向力量薄弱的地方移动,嘴唇口裂就是最薄弱的地方,排齐时如果不用口外弓或者种植支抗控制加力的方向,没有及时给一个向后的力量,前牙唇倾几乎无法避免。


因此,不拔牙矫治关键点是防止上下前牙在排齐的时候出现唇倾。


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在排齐过程中,给牙齿一个向后的力量,这个力量来源于口外弓和种植支抗(骨钉)。


6、不拔牙矫治后的保持也非常重要。
这种情况下我更信赖压膜保持器, 虽然舌侧保持丝也很好,但是有时候个别牙的舌侧保持丝松脱,如果大家无法及时察觉,往往是牙不齐了才发现,只能亡羊补牢了。



但是上述这些都是我们医生自己的决定,最后还要结合患者的主诉,“事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


我们是为患者服务的,非常多的病例,即便我们考虑了矫治效果的美观、矫治效果的稳定性、牙周健康等诸多专业问题,但是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患者手里。


有时候,在科学的基础上,还要针对患者的意愿做一些调整。很多病例,我们看着应该拔牙,但是跟患者谈过之后又转向了不拔牙。一些拔牙不拔牙的临界病例,我们在不拔牙排齐之后,可能会转向拔牙。


总之,拔牙的决定需要慎重,尤其下颌是否拔牙更不能草率决定。因为下颌的生长不确定,髁状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不确定。太多的经验告诉我们,当我们面对诸多困惑不知所措的时候,仔细倾听患者的想法,便能从中找到正确答案。


最了解患者的其实就是他们自己,因为他们经常拿着镜子在观察自己的牙齿。所以,智慧来自民间。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