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是什么病呢?保宫手术值得推荐!

孙爱达医生 发布于2022-06-28 15:42 阅读量405

本文由孙爱达原创

  为什么会患子宫腺肌症?子宫腺肌病是由于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一种妇科良性疾病。多发生于30-50岁的经产妇,约15%合并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约50%合并有子宫肌瘤。

  子宫腺肌症是什么病呢?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包括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生长而产生的病变,主要临床症状包括月经过多(甚至致严重贫血)、严重痛经和不孕,会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子宫腺肌病好发于生育年龄妇女,发病率为7%~23%。子宫腺肌病的病因不清,目前没有非常透彻的研究清楚,考虑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1、和子宫内膜的基底层破坏有:常见的原因就是宫腔的操作、分娩,剖宫产顺产都会对子宫内膜的基底层造成一定的损伤,还有一个非常常见的操作,就是人工流产术,人工流产术通过反复的刮宫,破坏了基层,子宫腺肌症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2、雌激素的水平:子宫腺肌病是一个典型的雌激素依赖性疾病,研究发现有子宫腺肌病的患者,体内的雌激素含量和雌激素受体的含量,都比普通人要高,雌激素分泌的异常和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异常,和子宫腺肌症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3、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体现在子宫腺肌症方面有一定的家族集聚现象,比如说姐妹之间或者是亲戚之间,相对来说发病集中一些。

  4、局部盆腔炎症感染:针对原因,为了防治子宫腺肌症,要了解月经相关的生理知识,子宫腺肌病的症状、高危因素等,及时进行诊治。早发现、早诊断至关重要。加强子宫腺肌病的定期随访是早发现恶变,甚至阻止恶变的重要机制。

  子宫腺肌病的危害:

  1、痛经伴进行性加重:50%腺肌症患者有痛经、性交痛、盆腔痛等不适症状,时间不仅限于月经期,部分女性疼痛不适长达半个月时间,需要口服多少不等的止痛药,乃至止痛药无明显效果。痛经所产生的原因可能为异位内膜随卵巢改变出血而产生病灶外局部压力增高,周围平滑肌组织受到刺激而发生痉挛收缩而产生疼痛。

  2、至于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继发贫血

  40-50%腺肌症患者有此症状,传统观点认为子宫体积增大,内膜面积增多增加出血机会,子宫收缩乏力导致月经后期止血不良进而出现出血时间延长等是其原因。

  3、不孕:大约40%的腺肌病患者伴有不孕症。腺肌病引起的子宫内膜环境改变、子宫肌层容受性改变,可能导致受精卵着床受阻、胚胎发育受限,从而导致不孕或者早期流产、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

  4、合并其他妇科疾病: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异位等。

  1、均衡饮食:少荤多素,平时少吃糖、盐含量高的食物,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等,蛋白质、肉制品等的补充要适量。

  2、加强健康运动: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所以,要预防子宫腺肌病,我们女性应加强健康运动,如慢跑、瑜伽、游泳、快走等。

  3、月经期间应避免行宫腔内手术:月经干净后3~7天方可进行。倘若经血未净时手术,可能会将子宫内膜碎屑经输卵管进入腹腔,造成异位种植,引发腺肌病。

  4、作息规律:早睡早起,避免长时间熬夜。

  5、做好生殖系统感染的预防工作:经期注意保暖,避免剧烈运动;尽量减少人流、安全避孕;减少宫腔镜操作,以免损伤子宫,引发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症是什么病呢?令数千子宫腺肌症患者重返健康的子宫腺肌症病灶剔除保宫术!

  子宫腺肌症病灶剔除保宫术是孙爱达教授退休后继续工作,发挥工作几十年的临床经验研创发展,在保留患者子宫完整形态的前提下对患者子宫肌层内腺肌症病灶进行剔除,保子宫腺肌症剔除术不同于简单的子宫一切了之,是一项对手术医生团队要求比较高的手术,同时也是对腺肌症患者非常有利的一项手术。既解除了患者的痛苦,又保留了子宫、卵巢等重要器官。目前能完成这个手术的医生并不多。  而孙爱达腺肌症保宫团队做腺肌症保宫手术时,由经验丰富的孙爱达教授、张秀春主任联合主刀。

  孙爱达教授:曾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6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师从妇科泰斗林巧稚)  张秀春主任:孙爱达腺肌症保宫团队核心成员,和孙爱达教授同台手术多年

  北京东方博大医院为方便患者咨询设有妇科在线咨询,更多子宫腺肌症的相关问题,或是预约孙爱达教授的号位,可以添加教授助理微信:fuke1309进行咨询预约!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