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防治胆囊结石

刘嘉林医生 发布于2024-09-14 15:36 阅读量5147

本文由刘嘉林原创

一、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胆石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形态各异,主要由胆固醇、胆色素或钙盐在胆囊内沉积而成。其形成机制复杂,涉及胆汁成分异常、胆囊动力学改变和胆囊粘膜损伤等。




二、中医对胆囊结石的认识


中医认为,胆囊结石的形成与肝胆失调、气滞血瘀、湿热蕴结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全身气血、脏腑功能,达到疏肝理气、清热利湿、化瘀排石的目的。


三、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


中医辨证,常将胆囊结石和治疗分为以下几种:


1.肝胆湿热型:症见右胁胀痛、口苦咽干、心烦易怒、舌红苔黄,治以疏肝清热,方药如龙胆泻肝汤加减。


2.胆腑郁热型:症见上腹持续性灼痛或隐痛、恶心呕吐、晨起口苦、舌苔黄腻,治以清热利湿,方药如大柴胡汤加减。


3.气滞血瘀型:症见右胁刺痛或绞痛,痛有定处,舌紫暗或有瘀斑,治以行气活血,方药如血府逐瘀汤加减。


4.脾胃气虚型:症见右胁隐痛,胃脘胀闷,纳食减少肢体困倦,舌质淡白,苔薄白,治以健脾和胃,方药如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四、中医辅助治疗方法


1.针灸疗法:中医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人体气血流通,促进胆囊功能恢复。

常用穴位有胆俞、阳陵泉等。


2.食疗:食疗也是中医防治胆囊结石的重要手段。多吃一些具有利胆作用的食物,如玉

米须、黑木耳、山楂等,有助于预防结石形成。




五、手术指征


单纯中医药在胆囊结石的防治中有效,但中西医结合乃是最佳的选择。手术是不可避免的治疗环节。对于符合《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的,可以考虑手术切除胆囊:疼痛无缓解或反复发作,影响生活和工作者;胆囊壁逐渐增厚达4mm及以上或胆囊壁局部增厚或不规则疑似胆囊癌;胆囊壁呈陶瓷样改变;胆囊结石逐年增多和增大或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者,合并胆囊功能减退或障碍。反之,如果胆囊壁不厚,胆囊功能尚好,年龄不大,或有胃肠炎病史,则可考虑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最大限度的保留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结构与功能。




六、结语


胆囊结石的防治需要中西医结合,西医在检查与手术治疗方面具有优势,而中医药则通过整体调理和辨证论治,对病情早期的缓解症状、保胆术后预防复发以及整体功能平衡有重要作用。通过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可以在提升疗效的同时,改善切胆与保胆患者的生活质量。


保胆专家门诊:深圳市中医院福田院区/光明院区

      

预约挂号:深圳市中医院公众号,健康160。

交通路线

福田院区:深圳市福田区福华路一号。地铁7号线华强南站C出口;             

光明院区:深圳市光明区长圳路218号,地铁6号线长圳站D出口;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