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重/减肥 须防胆囊结石

刘嘉林医生 发布于2022-05-03 14:45 阅读量5583

本文由刘嘉林原创

中国超重、肥胖全球第一

近20年,全球肥胖人口迅速增长,

中国超重与肥胖的发病率和增长速度均居世界首位!

2018年中国肥胖人群(BMI≥30)达到了8900万,约占总人口的6.2%




最新的(2015年-2019年)全国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成人超重与肥胖的患病率首次超过50%。预计到2030年,中国成人超重+肥胖患病率将达到61


肥胖不仅是体重超标,还会引发许多相关疾病:


所以,减重/减肥已经是当今社会流行词语和话题。胖胖们选用运动、饮食、药物或手术等方法,在降低体重的同时,也会引起一些并发症,胆囊结石就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和普通人群相比,肥胖人群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本就普遍较高;而在减重过程中,如果自我管理不善或体重短时快速降低,都会大大增加胆囊结石形成的几率,给减重者带来巨大的健康风险!


为何减肥会诱发胆囊结石形成?

有什么应对方法吗?


01   长时间吃素




为了减重,胖胖们长时间以素食为主不敢吃肉,致使体内胆囊收缩素分泌不足,胆囊不能完成收缩,引发胆汁长期淤积。有研究发现:减肥者胆汁中的粘液成分增加10倍以上,钙类也增加40%。这些状况都促进了胆囊胆结石的形成。加上夏季或空调房内,体内水分易于流失,造成胆汁浓缩,更易诱发胆囊结石生成。


所以减重提倡清淡饮食,但必须是均衡饮食不是绝对素食,也需要摄入适量的瘦肉、鱼虾、禽类等动物食品。三餐肉类的分配,可以选择早餐进食荤食,中餐适量鸡鱼肉类,晚餐则偏于素食。平时注意补充水分,一天至少要喝水2L左右。




02   减重(减肥)过快




研究发现减重患者出现胆囊结石,一般发生于减肥的头两个月。当体重下降速度超过每周1.5公斤,或两个月快速减重大于5公斤,约有25%的人将发生胆囊结石。因为短期内控制饮食,会急剧严重减少身体能量供应,储存于肝脏、脂肪组织的胆固醇加速分解释放,使胆汁中胆固醇的浓度增加,胆汁浓稠,易于胆囊结石形成。

切记,减肥应当讲究方式方法,欲速则不达!要平稳缓慢地降低体重,以每月减少1-2Kg为宜。


03    不吃早餐




正常人吃早餐时,胆囊会在食物与激素作用下发生收缩,将储存了一夜、富含胆固醇的胆汁排出胆囊,进入小肠参与食物的消化过程,胆囊腔内的胆汁得到更新,结石也就不易形成。而长期不吃早餐,空腹时间过长,胆囊内的胆汁贮存过久,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过度饱和,就会出现胆固醇沉积,逐渐发展为结石


胆囊要定期排空才能保持健康,早餐是减重人群最简单易行的保健方法。推荐早餐吃较荤的食物,犹如古话所说“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餐要吃少


04    缺乏整体管理





减重之前,胖胖们的代谢、脏器功能一般都已经出现了器质性改变,在减重过程中若偏重于某一个方面,比如仅口服熊去氧胆酸预防胆结石,而疏忽了全身整体调理,诱发营养失衡、代谢障碍、身心失衡,最终可导致高达30%的胆囊结石发生率。

中医学对肥胖的认识和治疗:


结合«黄帝内经»,现代医学将肥胖症分为:

“胃热滞脾证”

“痰湿内盛证”

“脾虚不运证”

“脾肾阳虚证”

并予以相对应的中医药调理,在减重过程中能够提供显著的辅助作用!






深圳市中医院肝胆胰外科 


深圳市中医院肝胆外科集微创外科和肝移植技术于一体,熟练开展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技术,微创完成肝癌切除、胆道肿瘤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门脉高压和肝内外胆管结石,避免巨大切口;对胆囊功能尚存的胆囊结石、胆囊良性息肉患者给予内镜微创保胆,大大提高了胆囊良性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熟练应用微创技术开展减重手术和腹外疝修补,包括腹壁切口疝、食管裂孔疝及造口旁疝;微创消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联合介入、免疫、靶向、化疗、中医中药、营养等,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中晚期肝癌、胆管癌、胰腺癌,让深圳病人无需外出就能得到先进治疗技术,将一个个绝望转变为希望,让他们的人生重获新生!

门诊安排

深圳市中医院肝胆胰外科门诊时间:

 刘嘉林主任医师   周一上午,

                           周四上午(特诊门诊);

 田恒宇主任医师   周一下午,

                           周三上午;

 曾庆腾主治医师   周四下午;

 吴申锋主治医师   周二上午;

 张仁杰主治医师   周五上午;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