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肯去学校也不与人交往?试试旅行治疗

韩耀辉医生 发布于2021-08-27 17:00 阅读量6821

本文由韩耀辉原创

赵女士:孩子正在上高一,现在不肯去学校了。整天通宵打游戏,早上赖床到12点才起来。去上学也总是嚷嚷没意思,不和朋友往来。问他是不是想退学或者转学,又说不是这样的。学校那边则说因为他一直旷课,可能要勒令他退学了。

 

青春期后期和青年期有相当多的孩子会处于这样的状态中,他们拒绝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整天蛰伏在家。一部分人在坚决退学之后断绝了基本的人际交往,只与家人交流。


他们中较轻的还能做到“坚持学习”,以及每天“与家人散散步”,心中尚且留存着对“世俗”的渴望,仍然希望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培养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他们缺乏实际行动,同时心里有着不切实际的未来计划。较重的则“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拒绝一切社交,沉迷于主机游戏或者网络游戏,可谓彻底躺平。


即使在退学之后,维持社会关系仍然是必要的。人类是一种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我的动物,而孩子一旦脱离学校环境,便很容易被自责、自尊感低下、抑郁症等负面事物吞噬。退学之后的孩子更需要加强与家人之间的联系,在补习机构等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网,这样才能够维持社交感,不至于失去对自我的肯定。总而言之,家庭关系是一切的基础。那些尚且维持着家庭关系的孩子,在接受治疗时收获的效果通常也更好。


src=http-%2F%2Fimage.biaobaiju.com%2Fuploads%2F20190324%2F18%2F1553425093-QjHRhZATmB.jpg&refer=http-%2F%2Fimage.biaobaiju.jpg


一. 父母的应对策略

1. 父母需要对自身的问题进行评估

当然有些孩子受气质影响天生性格固执,但多数时候问题其实是亲子间疏于交流导致的。有时孩子已经明确表达了自己“很孤独”、“没意思”、“觉得自己很软弱很丢脸”,父母却对此充耳不闻,放任孩子情绪的恶化。父母要首先意识到自身的问题,才能对孩子的治疗有所帮助。


2. 引导孩子走出偏执狭隘的思维

这类青少年大多存在眼界狭隘的问题,对于社会普遍认可的金钱、成功、成绩、善良、踏实等基本概念缺乏认知。要帮助孩子丰富体验、拓宽视野。在咨询时如果孩子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我们索性会让他去玩耍一阵再回来继续交流。与空洞的对话和药物治疗相比,更重要的是让孩子通过某些体验收获一些感受,赋予他们“想要做一些事”的动机。


3. 帮助他们走出房门

所谓的走出房门,并不单指空间上的概念,还涉及孩子的内心状态。可以从购物、散步、爬山或健身这类简单的事情,逐渐扩大活动范围,可以陪他们一起去他们感兴趣的场所,以及相关的漫展、跳蚤市场等。


要拓展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从对游戏,甚至学习的执著中走出来,哪怕只是透露出了一点点细微的兴趣,也可以以此不断刺激他们。如果对音乐表现出兴趣,便可以给他们介绍一些新的音乐类型,或劝导他们学习一种乐器。如果喜爱科幻小说,则可以为他们购买畅销小说、漫画等,或陪他们看一些科幻电影。


当然,他们通常不会轻易透露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这里可能需要花费许多时间。然而一旦找到突破口,便可以通过刺激他们心中隐藏的小小欲望来帮助他们自己走出房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可能会激烈反抗。这类孩子通常心中充满伤痕,甚至连去公园散步这样简单的事也难以做到。这就要求父母有足够的耐心帮助孩子逐渐改善。


src=http-%2F%2Fimg1.gtimg.com%2Frushidao%2Fpics%2Fhv1%2F209%2F6%2F2306%2F149949389.jpg&refer=http-%2F%2Fimg1.gtimg.jpg


二. 旅行治疗

通过旅行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让他们在自然或异域文化中收获不同的心灵触动,并因此产生内在渴望和动机。好的旅行治疗的有效率可以达到80-90%,旅行可谓是所有方式中最简单有效的。


具有人际交往困难的青少年尤其容易在旅行之后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首先需要具备的是自我的认可和尊重。必须知道“我不比任何人差”,可以抬头挺胸与他人对视。如果能在学习、运动、各种才能、工作等世俗的价值评价体系方面有所建树,自然能够轻易获得对自我的认可。但这些都不容易。


青少年时期人的思想尚不成熟,最容易让他们培养起自信感的方式便是让他们拥有“别的孩子都没有的人生经历和体验”。


1. 父母在旅行期间的工作重点

(1)尽可能消除他们的反感情绪,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破墙而入,让他们对父母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

(2)引导他们更加中立地思考问题,平和地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3)旅行体验本身一定要充满新意和乐趣,让孩子能够享受其中,并值得在他人面前炫耀。


2. 旅行治疗的一些注意事项

(1)首先孩子旅行需要具备正常的精神状态。重度抑郁症或急需药物治疗的孩子反而不宜接收太多的外部刺激。

(2)必须要有成年人陪同前往。相比父母,兄弟姐妹或一些性格合适的亲戚朋友反而是更为合适的人选。与父母在旅行期间维持同样的家庭模式,反而会使旅行失去意义。

(3)旅行的时间以1-2周为宜。

(4)尽量去那些文化差异较大的国家或地区。

(5)不要选择跟团旅行,机票、酒店预订、交通方式和行程安排等要让孩子亲力亲为。

 

src=http-%2F%2Fbpic.588ku.com%2Fback_pic%2F05%2F85%2F69%2F155c7e118d4cd2a.jpg&refer=http-%2F%2Fbpic.588ku.jpg


顺利结束旅行回家之后,孩子通常都会有所改变。部分此前看起来毫无希望的孩子在旅行结束后甚至突然展现出了戏剧性的变化,例如恢复了学业,与家人关系变亲密,重新开始与朋友交往等等。


当然,旅行也不是万能钥匙。旅行中的体验不会持久,通常持续一两个月。父母要做好心理准备,知道孩子在不久后就可能恢复原状,积极着手准备下一次旅行或赋予他们别的新鲜体验。要明白这样的情况至少会经历一两年时间的反复。


在治疗这类孩子的问题上,往往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努力。父母的配合至关重要,治疗师也需要抱有坚定的决心。通常要在至少两三年不间断地介入治疗后才会收获一定的成效。

 

参考文献:

宋炯锡等.家庭心理百科[M].任李肖垚,译.九州出版社,2020.

卡尔·皮克哈特.欢迎来到青春期9~18岁孩子正向教养指南[M].凌春秀,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

辛西娅·富兰克林等.厌学学生焦点解决短期治疗:预防辍学及助力学生成功之道.[M]骆宏,等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21.

日村毅.抢救茧居族.[M].孙美玲,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

顏正芳. The multi-dimensional adverse situations that adolescent students with the experience of suspension of schooling are currently encountering.  2009.

Yen C F ,  Wang H T . Adverse Situations Encountered by Adolescent Students Who Return to School Following Suspension[J].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2009, 25(6):316-324.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