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食管癌术后生理改变
手术后,由于胃的位置变化及局部迷走神经损伤常及消化道正常解剖结构的改变,患者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往往出现餐后饱胀不适、消化不良、胸闷、气紧、返酸、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由于手术创伤大或不能正常进食而消耗了体内的蛋白质、脂肪等会导致体重及体力下降,还可能发生食管癌切除术后的其他并发证。
2. 正常人的营养需要
热能:人体为维持生命活动和从事劳动,每天必须从食物中获得能量,以满足机体需要,人体热能的需要是与其热能的消耗相一致的,成年男子18-40岁(体重60kg),需能量10.0MJ~16.7MJ/d;成年女子18-40岁(体重53kg)需9.24MJ~13.41MJ/d.在一日总热能摄入中,碳水化合物宜占60%-70%,脂肪宜占17%-25%,蛋白质宜占12%-14%.碳水化合物: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主要决定于饮食习惯、生产生活水平和劳动强度。一般以占总热能的65%-75%为宜。
蛋白质:蛋白质宜占总能量的10%-14%.蛋白质供给量成人大约每人每日每千克体重为1g.我国膳食以植物为主,蛋白质质量稍差,故定为1.2g上下。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肉类,蛋类和豆类。
3. 食管癌术后常见营养制剂的分类
肠外营养(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优点是应用于术后胃肠道尚未完全恢复的患者时,能够较快且足量的补充所需的营养物质及能量。不足之处在于,肠外营养属于有创性治疗,技术性、代谢性及感染性并发症较多。
肠内营养(EN)是指通过鼻饲或口服的形式给予营养液。肠内营养的优点首先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其次更符合生理,增加门静脉系统血流;另外可促进肠激素的释放,改善肠黏膜的屏障功能。
流食指液体食物或在口腔可融化为液体的饮食。主食可包括米汤、藕粉、粥类、面汤、无油肉汤、蔬菜汁等。水果可榨成鲜果汁如橘、橙、梨、葡萄等。可以适当增加肠内营养制剂作为额外补充。
半流食是一种稀软的、易咀嚼吞咽、易消化的饮食形式,易咀嚼、易消化的新鲜健康食材均可。主食方面:馒头、面条、粥类,如果要摄入肉类,建议选择肌纤维较短的鱼类、肉末等。豆类可食用豆浆、豆腐脑、豆腐干等。
普食就是和正常饮食相同,一般分为三餐。在早餐和午餐之间,或午餐和晚餐之间,增加奶类或者水果的摄入。
4. 患者应该怎么吃
手术后应按照医生嘱托进食,切忌擅自进食,一般进食顺序是:水-流食-半流食-普食,避免摄入过硬、过酸、过辣与粗糙的食物。
进食时应注意:
1.由于手术带来的生理改变应少量多餐,4-6餐/天,避免进食过饱导致膈肌上抬,影响呼吸运动;
2.每次进食后须端坐半小时方可躺下,但要高枕,以防实物返流造成误吸引起患者窒息;
3. 予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少渣饮食,并观察有无梗阻、疼痛、呕吐与腹泻等情况;
4.应注意患者是否摄入足够的营养成分,尤其对于没有恢复普通饮食的患者,可以考虑补充加入肠内营养制剂或使用全肠内营养制剂;
5.对于经鼻饲管或空肠造瘘管给予营养的患者,应在进食前和进食后用清水冲洗管道防止堵塞,如果使用自制流食,应充分过滤食物中残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