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癌是男性恶性肿瘤患者的第一大死因,女性恶性肿瘤患者的第二大死因。随着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普及,表现为孤立性肺部结节和磨玻璃结节(GGO,ground glass opacity)的早期肺癌随之增多,尤其是小肺癌(直径小于或等于2cm)的患者越来越多。因此磨玻璃结节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检查出来是磨玻璃结节的患者也不必恐慌。磨玻璃结节不一定是肺癌,它可以是多种病理情况的表现,比如:炎症、出血、肿瘤等。肺部炎症的时候肺泡增厚,就会导致肺部看起来呈磨玻璃状,但是经过治疗或3个月后CT随访,可发现这种病灶吸收消退,而持续性的GGO则是肿瘤的一个预警信号。
根据是否存在实性成分,可分为单纯型GGO和混合型GGO,其恶性的百分比分别是18%和63%。换句话说就是,GGO中的实性成分越多,其恶性的可能性越高。由于良性和恶性GGO的治疗方法和预后完全不同,因此准确鉴别诊断GGO显得格外重要。文献表明,CT影像学可以有效地鉴别GGO的良恶性,并根据病理分型预测患者预后。
GGO胸部CT表现为密度轻度增高的云雾状淡薄影/圆形结节,像磨砂玻璃一样,所以叫磨玻璃影,其密度低于支气管血管束,所以透过此区域能看见气道、叶间裂和血管,与典型的实性结节不一样。传统的影像学一般是根据GGO的形态特征,比如密度,边缘是否有分叶、毛刺,是否含实性成分及其占比,以及血管密集,胸膜凹陷等来评估GGO的良恶性。原因在于恶性肿瘤呈缓慢堆集的状态生长,肿瘤边缘的肺泡因突然变化,部分肺组织还会形成假包膜,因此边界模糊;空泡征的形状不规则,是<5mm的光亮区域,被肿瘤组织破坏、溶解后扩大的肺泡腔,多见于肺腺癌;支气管充气征是和支气管或血管相关的小透亮影,呈分枝状和长条状,良恶性病变中均可见此征象;血管集束征是由于病灶周围的小静动脉发生扩张,肺结构皱缩或塌陷形成;胸膜凹陷征指病灶处因因纤维瘢痕沿着肺小叶收缩并牵拉脏层胸膜下陷,周围肺组织充气膨胀导致。
目前,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和影像组学模型,也可预测低剂量CT中肺结节的良恶性,但这个方法仍处于发展阶段,存在很多的不足及挑战。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不久的将来会给患者术前手术方式选择和术后预后评估提供更多的参考,推动GGO个体化诊疗方案的制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