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高,男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女性发病率占第三位,死亡率占第二位。肺癌患者多因出现其典型的症状前往医院相应科室就诊,如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痛、胸闷和消瘦等,近有10%的肺癌患者也可能因非典型的症状如进行性肌无力、水肿、男性乳腺发育、皮肤潮红和阵发性心动过速等前去就诊,这些症状都应与肺癌进行鉴别。然而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且无特异性,故有症状的患者在确诊时往往已经是肺癌中晚期。因此,肺癌的早诊早治是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常规胸片检查只对较大的肺部团块敏感,很难发现小于1cm的小结节,而CT有助于发现较小的肺部结节,所以常规螺旋CT检查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筛查方法之一,有研究表明其能够降低20%的肺癌患者死亡率。肺微小结节指直径<10 mm的肺结节,其中恶性结节比例为20%~70%,有研究显示肺微小结节恶变率可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年龄每增加10岁恶变风险可增加2倍,70岁以上肺结节患者恶变率>85%。早期检出未发生浸润转移的恶性结节并进行相应手术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对于55~77 岁,有吸烟史且30 包/年 或以上而戒烟时间短于 15 年的肺癌高危患者,更应重视肺癌的低剂量CT筛查。值得注意的是,CT检查中出现的小结节根据形态学差异,也可能首考为良性或者炎性,此时应在1~3 个月内复查CT,如病灶完全消散则每年进行CT筛查;如病灶正在消散则 3~6 个月后复查直至稳定后,以后每年进行复查CT。如果为实性结节,对于≤5 mm、6~7 mm和于>8 mm者复查时间分别为12月、6月和3月,或结合PET-CT检查,对于高度怀疑恶性者进行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
肺癌分为两大类,分别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80%。不同分型和分期的肺癌治疗策略不一样,其治疗结果和预后也不一样。没有肺门淋巴结转移的肺癌通常称为临床早期肺癌,有肺门淋巴结转移但是没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肺癌通常称为临床中期肺癌,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肺癌通常称为局部中晚期肺癌,有肺外转移(颅脑转移、骨转移和腹腔脏器转移)的肺癌我们称之为晚期肺癌。手术治疗是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首选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也是惟一能使肺癌治愈的治疗方法。但多项研究表明,对于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结合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显现出生存优势。对于晚期不可手术或术后进展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使用精准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也能显著延长预后。而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式较为局限,主要为放化疗和靶向治疗。重要的是,肺癌治疗后都需定期复查,以检测治疗疗效,早期评估疾病进展。
最后,肺癌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是由原发病分期决定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到70%,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仅不足5%,小细胞肺癌更容易发生复发和转移,早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到50%,晚期仅不足3%。所以提高对肺癌的认识,从而进行预防及早诊早诊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