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膀胱过度活动症泛指逼尿肌功能异常所致的尿急、尿频和急迫性尿失禁。
一、定义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 OAB)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症候群(包括多种疾病,如女性尿道综合征、男性中青年不明原因尿频等),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可伴或不伴急迫性尿失禁;尿动力学上可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以及其它形式的尿道——膀胱功能障碍。
尿急是指一种突发、强迫施行的排尿欲望,且很难被主观抑制而延迟排尿;
急迫性尿失禁是指与尿急相伴随、或尿急后立即出现的非随意性漏尿;
尿频为一种主诉,指患者自觉每天排尿过于频繁。在主观感觉的基础上,排尿次数达到:日间≥8次,夜间≥2次时考虑为尿频。
夜尿指患者多于1次/夜以上的因排尿而苏醒的主诉。
与下尿路症候群(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 LUTS)的鉴别点在于:OAB仅包含有储尿期症状,而LUTS既包括储尿期症状,也包括排尿期症状,如排尿困难。
二、分类
(一)膀胱活动过度症(OAB):无明显病因,如尿路感染,神经病变,膀胱局部病变等,病程半年以上者;
(二)伴OAB症状的其它疾病:有明确病因,同时有上述OAB症状者;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伴有OAB症状的其它疾病则为多种疾病组成,如膀胱出口梗阻,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等(详见后述),将其与膀胱过度活动症一并纳入指南是出于以下考虑:⑴症状产生的病理生理基础相同或相似。⑵在缓解OAB症状上既有相似性又有区别,忽视后一类疾病的OAB症状治疗,或不适当的治疗均是有害的。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 膀胱活动过度症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主要有以下四种:⑴逼尿肌不稳定:指非神经源性病因所致的逼尿肌不稳定;⑵膀胱感觉功能异常:膀胱初始尿意容量<100ml。⑶尿道及盆底肌功能异常;⑷其它原因:如精神行为异常,激素代谢失调等。
四、诊断:
(一)筛选性检查 指一般患者都应该完成的检查项目。
⒈病史:⑴典型症状:包括排尿日记评估,详见附2。⑵相关症状:排尿困难、尿失禁、性功能、排便状况等。⑶相关病史: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及治疗史;月经、生育、妇科疾病及治疗史;神经系统疾病及治疗史。
⒉体检:⑴一般体格检查。⑵特殊体格检查: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女性生殖系统。
⒊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尿培养、血生化、血清PSA(男性40岁以上)。
⒋泌尿外科特殊检查:尿流率、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包括剩余尿测定)。 (二)选择性检查 指特殊患者应该选择性完成的检查项目。
⒈病原学检查:疑有泌尿或生殖系统炎症者应进行尿液、前列腺液、尿道及阴道分泌物的病原学检查。
⒉细胞学检查:疑有尿路上皮肿瘤者进行尿液细胞学检查。
⒊KUB、IVU泌尿系内腔镜、CT或MRI检查:怀疑泌尿系其他疾病者。
⒋尿动力学检查:
⑴目的:进一步证实OAB,确定有无下尿路梗阻,评估逼尿肌功能。⑵指征:尿动力学检查并非常规检查项目,但在以下情况时应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尿流率减低或剩余尿增多;首选治疗失败或出现尿潴留;在任何侵袭性治疗前;对筛选检查中发现的下尿路功能障碍需进一步评估。
五、OAB诊治原则
⒈首选治疗:
⑴膀胱训练
1)方法一:延迟排尿,逐渐使每次排尿量大于300ml。 ①适应症:尿频、逼尿肌不稳定。 ②禁忌症:膀胱压增高(40cmH2O)。 ③治疗原理:重新学习和掌握控制排尿的技能;打断精神因素的恶性循环;降低膀胱的敏感性。 ④要求:切实按计划实施治疗。 ⑤配合措施:充分的思想工作;排尿日记;其它。
2)方法二:定时排尿 ①适应证:尿失禁严重的,且难以控制。 ②禁忌证:伴有严重尿频。 ③目的:提高生活质量。
3)其它行为治疗:
(1)生物反馈治疗、盆底肌训练、催眠疗法。
⑵药物治疗
1)首选药物:托特罗定(Tolerodine) ①优点:为非选择性M受体拮抗剂,是对逼尿肌选择性作用最强的药物,且副作用和耐受性最好。 ②问题:器官选择性作用还有待研究;治疗机现不明。
2)其它可选药物: ①其它M受体拮抗剂:奥宁(Oxibutlin)、普鲁本辛等。 ②镇静、抗焦虑药:丙咪嗪、多虑平、安定等。 ③Ca2+通道阻断剂:异搏停、心痛定 ④PGs合成抑制剂:消炎痛。 ⑤雌激素制剂:疗效受到质疑。
3)其它药物:黄酮呱酯疗效不确切,中草药制剂尚缺乏可信的大宗试验报告。 ⑶改变首选治疗的指征:①无效。②患者不能坚持治疗或要求更换治疗方法。③出现不可耐受的副作用。④可能出现不可逆的副作用。⑤治疗过程中尿流率明显下降或剩余尿量明显增多。
⒉可选治疗 ⑴膀胱灌注辣椒辣素: 辣椒辣素参与膀胱感觉传入,灌注后降低膀胱感觉传入,对严重的膀胱感觉到过敏者可试用。 ⑵肉毒毒素多点注射膀胱逼尿肌:对严重的逼尿肌不稳定有一定疗效。 ⑶神经调节:骶神经电调节治疗:对部分顽固的尿频及急迫性尿失禁等患者有效。⑷外科手术: ①手术指征:应严格掌握,仅适用于严重低顺应性膀胱,膀胱容量过小,且危害上尿路功能,经其他治疗无效者。 ②手术方法:逼尿肌横断术,膀胱自体扩大术,肠道膀胱扩大术,尿流改道术。 ⑸针灸治疗:有资料显示,足三里、三阴交、气海、关元穴针刺有助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