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来势汹汹,我们该如何防治

张建全医生 发布于2023-10-31 20:13 阅读量5120

本文由张建全原创

一、什么是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由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引起的呼吸道和肺部的急性炎症改变,常同时有咽炎、支气管炎和肺炎。肺炎支原体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最常见的病原体。迄今为止, 我国仅有的2项全国性成人CAP调查中支原体肺炎的比例分别为20.7%和38.9%,肺炎支原体的感染率已经超过了肺炎链球菌,成为CAP最常见的致病原。

二、肺炎支原体传播途径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潜伏期一般1-3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在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病原体,因此我们发现有家族聚集感染现象。也就是说,肺炎支原体感染是有一定传染性的,需要相对隔离,做好个人防护,戴好口罩。

三、  肺炎支原体肺炎有哪些症状?

肺炎支原体、新冠病毒、甲流、乙流病毒及其他流感病毒感染的开始症状都是相似的,很难从临床鉴别开来,甚至可以混合感染,一旦有感冒症状,要尽快到医院就诊。

潜伏期2~3周,起病缓慢,约1/3病例无症状。

以气管-支气管炎、肺炎、耳鼓膜炎等的形式出现,而以肺炎最重。

发病初有乏力、头痛、咽痛、发冷、发热、肌肉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头痛显著。发热高低不一,可高达39℃。

2~3天后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如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咳少量黏痰或黏液脓性痰,有时痰中带血。

发热可持续2~3周。体温恢复正常后尚可遗有咳嗽,伴胸骨下疼痛,但无胸痛。

典型的支原体肺炎表现为发热、干咳、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肺内单发或多发斑片影、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有效,既往临床识别和治疗并不困难。近年来,延误诊断或初始治疗失败的支原体肺炎病例日益多见,严重者甚至导致呼吸衰竭,危及生命。

四、肺部CT表现

女,31岁,发热4天,咳嗽咳痰1天。肺泡灌洗液检出肺炎支原体。右肺下叶后基底段见大片状部分实性密度,边缘部呈磨玻璃密度,边缘模糊

 女性,48岁,因“发热、咳嗽、咳痰1周。”。肺泡灌洗液检出肺炎支原体,左肺见多发斑点状、斑片状模糊影。

男, 36岁,发热、咳嗽、咳痰4天,支气管镜下左下叶支气管大量黄脓痰,肺泡灌洗液检出肺炎支原体。

五、如何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对于肺炎支原体,大家所熟悉的阿莫西林、青霉素和头孢菌素抗生素完全无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以及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及奥玛环素)等。如反复高热、抗感染效果不佳,建议住院治疗,行支气管镜检查,清除气道黏性分泌物。临床发现,大约一半以上患者对大环内脂类抗生素耐药,精准检查,可以找到敏感抗生素,避免向重症肺炎发展。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