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慢阻肺研究团队

张建全医生 发布于2021-11-28 12:59 阅读量1966

本文由张建全原创

我们慢阻肺团队一生致力于慢阻肺的研究,已经培养研究生90余名,其中博士20余名、博士后2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7人。团队的慢阻肺研究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传承熊君福教授的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研究。

 

第二阶段,主要集中于气道炎症的研究,在慢阻肺早期的气道炎症特点、细胞因子失衡,提出慢阻肺的防治应该是早期抗炎是基础。

 

第三阶段在于肺血管炎与肺动脉产生的机制研究,肺血管炎症与气道炎症是同质、同源、同步的特点,肺血管炎是肺动脉高压早期发病原因,且骨骼肌与肺部为同源同性质炎症。指出传统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理论有局限性并提出慢阻肺肺动脉高压发生的炎症学说以及防治窗口前移至抗炎阶段是防控的有效策略。

 

第四阶段是慢阻肺的免疫机制以及临床防治。系统研究红霉素的多靶点抗炎与免疫调节作用(抑制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及炎性产物和调节因子,改善获得性免疫失衡,临床长期小剂量大环内酯类药物可抑制中性粒细胞及炎症因子,患者急性加重减少30%,并减轻患者支气管扩张。


640_看图王.web.jpg

无论哪一个方向都是硕果累累,一脉相莲,自成体系。

 2018年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炎症与免疫发病机制及红霉素防治策略新突破

 2005年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炎症机制及防治研究

 2000年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细胞因子失衡在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研究

 1997年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血液动力学、无创性测定及药物影响

641_看图王.web.jpg

今年为止,团队共获23项包括面上、青年基金、地区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共发表论文200篇:

◆ 其中: SCI 35 篇,总影响因子 120.468,平均每篇影响因子 3.37;

◆ 8篇代表论文平均影响因子 4.85,单篇影响因子最高 9.66,

◆ JCR 1区 6 篇、JCR 2区 13 篇。

◆ SCI他引次数达551 次,单篇最高引用 100余次,

◆ 论文的评述和引用包括 N ENGJ、Natrue、JAMA 等国际顶尖杂志

 

成绩远远不止这些,在真菌感染、疑难危重症、突发呼吸道感染、弥漫性肺部病变等都是全面开花。难能可贵的是,我们没有停止飞奔的脚步,下一步的计划冲击重点项目、特等奖以及各种国家奖。大家气喘吁吁的跟着跑,幸好都没有慢阻肺。

 

可喜的是,年轻一代蓬勃发展,有青年基金、英才计划人才、今年有2位副教授获得了国家基金资助,后继有人了。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