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转移指肿瘤细胞脱离了原发肿瘤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骨,并适应骨的环境,逐渐生长形成新的肿瘤。骨转移在两方面对宿主骨造成骨破坏:(1)骨转移产生小孔洞,使骨变得脆弱。(2)骨转移引起骨异常生长,使骨不稳定。
骨转移可以累及任何骨。最常累及脊柱、肋骨、骨盆、上肢、下肢、颅骨。原发肿瘤转移到骨与原发骨肿瘤是不同的。
骨转移瘤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根据2020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癌症报告》,我国每年恶性肿瘤发病280万例左右,50%以上会发生骨转移。常见骨转移的原发癌症是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和肾癌等。65%以上的乳腺癌、前列腺癌、30%以上的肺癌,在其他转移发生前会发生骨转移。骨转移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骨转移的最常见的体征是疼痛、骨折、脊髓压迫和高钙血症。
疼痛通常是骨转移的第一个症状。疼痛通常间歇性地开始,晚上变得更严重,通常随着运动缓解。它可能逐步恶化然后趋于稳定。有许多止痛药物可用来治疗疼痛。
骨转移会导致 “病理性”骨折。骨折可以由创伤引起,但是如果骨骼过于脆弱,日常活动也可能造成骨折。
转移到脊柱的癌症会造成脊髓压迫。体征包括颈胸腰背部逐渐加重的疼痛,平面以下身体麻木、感觉减退、无力、“踩棉感”、行走困难、大小便失禁,甚至瘫痪。
骨转移可以引起钙离子从骨渗出到血液中,并引起血钙升高(高钙血症)。高钙血症会导致便秘、恶心、食欲不振、极度口渴、频繁排尿、脱水、疲劳,在非常严重的情况下造成神志不清甚至昏迷。
按照医生建议,根据原发肿瘤不同分期、分型,定期复查,是最好的早期发现骨转移的手段之一。当然,根据个体情况的不同,也可以使用诸如骨扫描,X射线,CT扫描,PET或MRI的影像检查来诊断骨转移。
对于发现骨异常、需要进一步明确,可以完善全身骨扫描(SPECT)检查,进一步骨病变穿刺活检。
活检是采集可疑骨的一部分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来确定哪种细胞构成了肿瘤。所使用的活检方式取决于骨转移的部位,一般是专业骨肿瘤大夫采用骨肿瘤穿刺针在C臂或CT引导下进行穿刺,获取条状肿瘤组织。
确诊骨转移会使人担心、恐惧,甚至无助感。此时,建议:(1)尽可能了解病情和治疗的选择;(2)咨询肿瘤内科医生;(3)找骨肿瘤医生就诊,骨肿瘤医生会使用专业评分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临床决策,而不是仅凭经验决定治疗方案,如VAS视觉模拟评分、埃德蒙顿症状评估系统、骨转移瘤生活质量评估(QLQ-BM22)、脊柱转移瘤Tomita评分、Tokuhashi评分,等等
骨转移治疗应采取以全身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骨保护药物、系统治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放疗、手术以及镇痛对症治疗。
骨转移主要治疗是针对原发肿瘤的治疗,次要治疗是骨相关并发症的治疗。
手术可用于缓解疼痛并稳定骨骼。椎体后凸成形术或椎体成形术可用于治疗脊柱骨折。
主要分为两类:双磷酸盐类和地舒单抗类
双膦酸盐类药物是一类能帮助强化骨骼,减少疼痛,以及减少因骨转移造成骨折的药物。包括唑来膦酸、帕米膦酸等。地舒单抗(Denosumab)是一种靶向治疗(单克隆抗体),抑制了骨的分解,降低了发生骨折的机会。在骨保护剂治疗期间建议使用钙和维生素D等补充药物。
(1)评分系统对骨转移癌手术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如Mirels评分、Tomita评分;(2)各个部位的固定方法不同;(3)肿瘤切除后适当内固定重建;(4)骨成形术;(5)微创:a.经皮椎体成形和后凸成形术、骨成形术;b.介入治疗
骨转移的疼痛管理
很重要,但又常被忽视。(1)疼痛日志;(2)减轻活动或制动;(3)支具保护;(4)止痛药物:阿片类、消炎镇痛药、神经镇痛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