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孤独症早期出现的运动发育迟缓儿童

吕智海医生 发布于2024-02-17 11:53 阅读量2479

本文由吕智海原创

可怜天下父母心!在儿童康复科诊室,家长们听到发育迟缓、孤独症这些诊断名词,都很难接受。但是很多致残性疾病,如孤独症、智力障碍要引起重视,如果能做到早期识别、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能会帮助很多特殊儿童,甚至能扭转很多致残性疾病的不良结局。

回顾分析,很多孤独症儿童早期都存在显著的运动发育迟缓或运动障碍,从婴幼儿早期的运动发育迟缓到孤独症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按路径进行管理,值得思考和尝试。婴幼儿早期出现的运动发育迟缓,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信号,就是神经行为发育可能出现了问题或偏差,我们要早期介入治疗,并要进行随访管理,确保这部分儿童的正常发展能得到有效促进。


图片发自160App

【可能稍大意,就错失了早期发现的机会】患儿男,1岁3月大,第一次就诊时间为2021年12月,以“至今1岁3月无法独站”为主诉就诊。

体格检查:可有意识喊“爸爸、妈妈”,对呼名有反应,追声追视可。可独坐,坐平衡差。四点爬可,能完成坐卧位转换。不能独站,双手扶腋双下肢可支撑,可靠墙站。可拉单手走,可扶走,不能独走。双下肢肌张力低下,双侧内收肌角约180°,双侧足背屈角约40°。

诊断:运动发育迟缓 

第二次就诊时间为2022年1月,完善运动功能评估,Peabody粗大运动量表:4%;Peabody精细运动量表:<1%。短暂运动治疗(10天)后可独行,放弃继续康复治疗,未复诊。

第三次就诊时间为2022年12月,2岁3月大,以“至今2岁3月语言发育迟缓”为主诉就诊。

体格检查:可说叠音,偶可说双字词。叫名不应,目光对视短暂,不能完成简单指令。可以用手指。喜欢玩柜子门,喜欢玩手机,喜欢看动画片,能打断。没有伙伴关系。能做躲猫猫游戏。不能做假扮游戏。

儿心量表:87-49-54-47-54-34,智龄16.1月,DQ58分。适应性行为:8分。ABC:22分。CARS:34分。

诊断:孤独症

从1岁3月第一次以运动发育迟缓、肌张力低下就诊,到2岁3月确诊孤独症,宝贵的一年时间过去了。


图片发自160App




图片发自160App

【多长时间做一次随访】如何对待这种婴幼儿早期出现的运动发育迟缓或运动障碍呢?目前儿童康复科治疗运动发育迟缓的方法很多,经过治疗运动发育是很容易达到同龄正常儿童的水平,但是强烈建议按要求进行随访,7~12月儿童每2个月复查一次,1~3岁每3个月复查一次,4~6岁每半年复查一次。复查时建议进行必要的神经发育学标准化评估,如儿-心量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格里菲斯发育量表等。

【有几个重要的随访时间节点】家长们需要注意,语言发育迟缓在1.5岁就可以明确诊断,全面发育迟缓(智力障碍在5岁之前的代名词)在2岁就可以完全表现出来,孤独症在2.5岁就会完全表现出兴趣狭窄和重复刻板行为,一位有经验的儿童康复医生对家长的帮助可能比较大。因此建议随访一直到2.5~3岁,这也是儿童语言、认知、社交发育的关键期。3岁之前发现的发育偏离,治疗的效果和预后往往非常好。

家长如果有需要,一定请儿童康复科专业医生帮助。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