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早产儿所致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等不良结局

吕智海医生 发布于2021-11-14 16:55 阅读量6691

本文由吕智海原创

2013年11月,世界早产日第一次落户中国的时候,我在日本札幌医科大学研修,早产儿联盟邮寄到佳木斯的宣传画,只在墙面上呆了一会就被请了下来,那时候大家还不熟悉世界早产日这一特殊的日子。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术联盟、学术会议,越来越多的产科、新生儿科、儿童保健、儿童康复医生关注早产儿的前世、现在和未来。

世界早产日的由来

2011年11月17日是世界卫生组织(WHO)设立的第一个世界早产日,WHO呼吁加强相关研究,减少早产导致婴儿的健康问题和死亡。全球每年约有1500万早产儿出生,早产儿死亡占新生儿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是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也是五岁以下儿童死因的第二位。近年来,早产发生率有上升趋势,我国每年大概100多万例。部分早产儿会留下终生残疾,包括运动、智力、语言及视听觉障碍。

早产所致脑性瘫痪

脑性瘫痪是第一个被关注到的早产儿神经系统后遗症,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部分伴有癫痫、智力障碍等,约有35%-50%的脑性瘫痪是早产所致。1988年李树春教授报道佳木斯地区脑性瘫痪的发病率为1.80‰,2011年启动的全国12省市32万0-6岁儿童流行病学调查,李晓捷教授报道脑瘫发病率为2.48‰、患病率为2.46‰,与2.5‰的世界平均水平一致。

产科、新生儿科(NICU)关于早产、早产儿救治的迅猛发展,儿童康复科需要救治的脑性瘫痪儿童在变得越来越少。以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为例,每日最多能接纳200-250位儿童康复治疗,但是脑性瘫痪的人数不足10人。但是早产的发生率一直保持在6%-10%,早产所致脑性瘫痪等神经系统后遗症越来越少了呢,还是早产所致功能障碍(残疾)的疾病谱发生了重大变化呢?

早产所致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越来越多的报道和证据显示,早产与孤独症谱系障碍、智力发育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症等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密切相关,他们往往在婴儿期表现为运动发育迟缓,因此婴儿期早期甄别特殊类型的运动发育迟缓患儿十分重要,尤其是要特别关注肌张力低下型运动发育迟缓,这样的婴儿在1.5-2岁转变为全面性发育迟缓/智力发育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比例较其他类型的孩子要多很多。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患病率为1%,智力发育障碍的患病率为1%-3%,而且有每年递增的趋势。

图1:肌张力低下所致双侧内收肌角过大


图片发自160App



扭转早产儿不良结局的最有效方法

1.脑瘫高危儿的早期筛查和治疗:从新生儿(NICU)病房开始,到生后6个月之内,都可以明确诊断脑瘫高危儿,并进行从NICU开始的早期干预治疗。采用颅脑磁共振、GMs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筛查脑瘫高危儿敏感度高达98%。采用TIMP婴儿运动功能测试可以最早在NICU,对纠正胎龄34周以上的早产儿进行发育评估,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早期干预治疗。

图2:GMs评估结果为不安运动缺乏(F-)


图片发自160App

图3:NICU病房内的早产儿早期干预治疗




图片发自160App


2.全面性发育迟缓的早期筛查和治疗:运动发育迟缓、语言发语迟缓就诊患儿,可以采用0-6岁儿童神经心理测试(儿-心量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进行发育评估,对于合并认知、语言、社交发育迟缓的患儿,进行全面性发育迟缓的诊断,并早期进行全面干预治疗。如果合并认知(适应性行为)、社交迟缓的婴幼儿,预后是智力发育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可能性较大。

3.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早期筛查和治疗:婴儿在生后一个月即有追听、追视、认识妈妈脸的能力,逐步发展与妈妈的眼神、肢体、咿呀互动。如果12月龄儿童在叫名反应、目光对视的某一个项目出现了问题,要立即进行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早期筛查。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群体正在逐渐扩大,危害性也较大,尽早开展早期筛查和早期干预治疗,是改善不良结局的最有效方法。

图4:婴儿早期目光对视和交流


图片发自160App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