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男孩一家三口到儿童康复科就诊,男孩3岁4月大,由于行为多动,父母怀疑存在社交问题,不听指令,不愿意上学,于是来我院儿童康复科就诊。
专科检查和问诊
直系亲属三代同住,有养育观念上的冲突。今年9月入园,不能融入到幼儿园中。懂游戏规则。可说长句,不能复述小故事、不能复述幼儿园的事情。喜欢幼儿园的小朋友。人际活动中缺少社交技巧,有攻击行为。喜欢车车,喜欢撞车、砸车车。喜欢乱跑。喜欢拼图,不能打断。不会看妈妈的脸色。偶尔能表达妈妈的爱好。能做藏猫猫游戏。能做假扮游戏。吃肉,不吃蔬菜。
诊断和处置
接诊后首先考虑到以下情况,在康复科门诊进行智力测试、孤独症谱系障碍筛查、发育性协调障碍评估和诊断。
1.可能是养育方式不当,所致性格执拗、不听指令的发育异常,患儿基本符合这个特征。
2.在幼儿园没有伙伴朋友,人际关系紧张,有一定的社交问题,需要除外孤独症谱系障碍。孤独症患病率为1%。
3.应答能力一般、语言发育迟缓,需要除外智力发育障碍。智力发育障碍患病率为1%~3%。
康复评估结果
1.韦氏幼儿智力测试第四版智商(IQ)为96分,达到中等正常水平(IQ为90~110分),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的能力相对弱,6个月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评定得分10分,排除了智力发育障碍诊断。
2.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表(ABC)得分12分、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得分18分,排除了孤独症谱系障碍诊断。
3.儿童动作协调能力标准测试第二版(MABC-2)结果手部精细动作的百分位是25%、身体协调的百分位是75%、动态静态平衡的百分位是37%,总测评得分百分位是37%,该儿童运动协调能力略低于同龄儿童,结果显示患儿是笨拙儿童综合征,也就是美国DSM-5诊断标准中的发育性协调障碍。
追问病史和解释指导:养育环境是父母和家婆一家共同养育,平时父母工作,以家婆带养为主,在养育理念和方法上有一定冲突。建议家庭和睦、科学育儿,定期复查。
什么是发育性协调障碍
发育性协调障碍(DCD)是指由于运动能力和运动协调能力的不足导致日常生活能力和学习成就受到影响的一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又称笨拙儿童综合征、运动技能障碍、发育性运用障碍和运动失调等。DCD是儿童期的慢性神经系统障碍,可致运动的计划和协调障碍,使大脑发出的信号不能准确地传递给肢体,即皮层对运动的自动处理过程缺陷或皮层参与的运动内部模式的缺陷而导致运动协调障碍,如不治疗会持续终身,影响学习和日常生活活动,以往我们也将这类孩子诊断为感觉统合失调。
“笨手笨脚”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上存在困难。穿衣、扣纽扣、系鞋带和写字看似简单的事情对您的孩子来说确很困难。姿势模仿困难,跑步容易跌倒。学习困难、阅读障碍难以开展友谊,性格孤僻、退缩,这些不寻常的表现都是笨拙儿童综合症的临床表现。
婴幼儿早期的运动发育迟缓,可能会发展成为语言发育迟缓、精巧手的能力低下、情感表达和交流障碍、人际关系交往障碍,甚至影响智力发育、学业水平、工作和生活等多个方面,常常在婴幼儿期发病,迁延至成年期,甚至影响终生生活质量。
什么是MABC-2评估量表
儿童动作协调能力标准测试第二版(MABC-2)是目前是全世界应用最广泛的针对儿童动作协调能力标准化的测试工具,通常被认为是判定儿童运动协调能力水平测试的“黄金标准”。主要用来发育性协调障碍儿童的定性和定量评估,目前国内使用的版本可对3~7岁儿童进行评估。
什么是发育性协调障碍的高危人群
婴幼儿早期患有运动发育迟缓、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很可能是发育性协调障碍的早期表现或临床症状,这部分孩子常常都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剖宫产及孕产期有高危病史因素的宝宝,以及不会爬直接会走路的孩子都是发育性协调障碍的高危人群。
预约治疗
预约挂号:健康160、微信龙岗妇幼公众号—龙岗妇幼—儿童康复科
完成智力评估、MABC-2评估后,制订康复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