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4月9日是国际护胃日(也称国际养胃日),这是一个关乎我们健康的重要时刻!据统计,我国胃病发生率高达85%。中国医师协会等机构的一项调研数据显示,慢性胃炎等消化道疾病发病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我国23-34岁慢性胃炎患者的比例逐年上升。与此紧密相关的是,在不久前国家癌症中心刚刚发布的2024年全国癌症报告显示,不管发病前五位的恶性肿瘤还是死亡前五位的恶性肿瘤,胃癌均榜上有名。
一、从慢性胃炎发展到胃癌需要多久?
慢性胃炎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通常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习惯、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如果慢性胃炎得不到及时治疗或长期存在,可能会导致胃黏膜的进一步损伤和病变。从慢性胃炎发展到胃癌一般需要经历多个阶段,但具体的步骤和时间因人而异,并且不是所有慢性胃炎都会发展成胃癌。
一些可能的发展阶段包括:
(1)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黏膜浅层的炎症,通常症状较轻。
(2)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出现萎缩和变薄,可能伴随着肠化生(胃黏膜上皮细胞被肠上皮细胞取代)。
(3)肠上皮化生:这是一种适应性反应,但某些情况下可能增加癌变的风险。
(4)异型增生:胃黏膜细胞出现异常增生,这是癌前病变的一个阶段。但此类变化过程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短则几年,长达十几年,但是存在个体差异性。 然而,并不是所有患有慢性胃炎的人都会经历这些阶段,还有其他因素也是胃癌发展的可能重要因素。
二、其它一些可能导致胃癌的因素
(1)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与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相关,长期感染可能增加胃癌的风险。
(2)胃部疾病:如慢性胃溃疡、胃息肉、胃黏膜肠化生等,这些疾病可能演变成为胃癌。
(3)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高盐饮食、摄入过多腌制和熏制食品、缺乏新鲜蔬菜水果等,都可能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增加胃癌的发生几率。
(4)吸烟和饮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被认为是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
(5) 环境因素:某些环境因素,如暴露于某些化学物质或放射性物质,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6)免疫系统问题: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可能影响对癌细胞的监测和清除能力,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7)年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长,胃癌的发病率通常会上升。
(8)遗传因素:家族中有胃癌病史的人,患胃癌的风险可能会相应增加。
需要指出的是,胃癌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个体差异很大。并非所有具有这些因素的人都会发展成胃癌。然而,了解这些风险因素可以帮助我们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胃部检查等。
三、如何预防和降低胃病癌变风险
胃癌是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虽然可怕,但我们有能力通过正确的预防措施来降低其发生的风险。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落实健康生活方式,守护我们的胃部健康,远离胃癌的威胁!可采取以下措施可能降低癌变的风险:
(1)饮食是预防关键:告别高盐、高脂肪和加工食品,迎接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美味。保持饮食的均衡,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同时减轻胃部的负担(关于饮食与肿瘤发生,我们在前期“肿么说”┃你爱我,我癌你,病从口入甜蜜蜜有详细科普过)。
(2)规律生活不可少:规律的生活作息是保护胃部健康的基石。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或瑜伽)将增强我们的免疫力,为健康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3)定期检查要重视:定期随访和监测,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的胃镜检查和组织活检,以早期发现任何可能的癌变迹象。定期的胃部健康检查绝不可忽视,因为早期发现和治疗胃部问题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4)压力及体重管理:学会放松,通过冥想、阅读或爱好缓解压力,让身心得到舒缓。控制BMI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减轻胃肠负担。
(5)戒烟限酒更健康:远离烟草和过量饮酒,减少对胃部的伤害。
(6)细嚼慢咽益处多:慢慢咀嚼食物,有助于消化,减轻胃部负担。
(7)注意饮食要卫生:避免食用变质食物,勤洗手,保持厨房清洁。
三、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的是,个体差异很大,而且胃癌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有慢性胃炎或其他胃部问题,最好咨询医生,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包括使用药物来控制胃酸分泌、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医药预防及治疗癌前病变等。及时治疗其他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胃息肉等,以防止它们进一步发展为胃癌。了解具体的风险和预防措施,并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适当的监测和管理。
四、我们倡议
“综合施策,科学防癌”,是2024年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主题,提高认知,早预防、早筛查、早诊断及早治疗,对于提高胃癌的治愈率和生存率非常重要。让我们携手共进,从生活的点滴做起,守护我们的胃部健康,以积极的生活态度迎接每一天!在国际护胃日以及未来的每一天,都要时刻关爱自己,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