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前言
对于许多人来说,谈论死亡是一个沉重而又避讳的话题,也是一个巨大的心理挑战。当被诊断出患有肿瘤时,死亡似乎变得不再遥远。然而,对于肿瘤患者及其家属来说,面对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现实。死亡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它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死亡,还能够促进他们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生活质量的关注。死亡教育,是一种新的力量,它让病患几家属更加珍惜生命,更加从容地面对未来。
二、一个死亡教育的具体案例
小文的班导师罹患癌症,病情严重恶化,班上同学只知老师请了长假,却不知道老师发生了什么事、为何请假。 有一天,参加学校国乐团的小文,在乐团练习时,无意间听到其他老师跟家长们的对话,才知道原来班导师生重病,且状况不太乐观。
回家后,小文难过得一直哭,她问妈妈:“老师是不是会死掉?” 妈妈告诉小文,每个人都会长大,都会老,甚至生病或死亡,老师也不例外。轻拍着小文的肩,妈妈告诉她:“老师生病了,你很难过,也很想她,对吗?”小文点点头。 妈妈安慰小文,“我和你一样难过”“老师生病需要休息和治疗,我们可以折纸鹤为老师祝福”“我们暂时不方便去看老师,但我们可以写信或画图,为老师加油打气!”“当我们想念老师时,我们可以一起为老师祷告”。
之后,班导师过世了。学校和代课老师并没有告诉学生这个消息,只有少数家长知道。部分家长考虑是否出席老师的告别式,但坚决不让孩子知道导师的死讯,也不会带孩子出席告别式。小文的妈妈却觉得孩子有权利知道,不应该隐瞒她。不但坦白告知导师的死讯,同时决定带小文参加导师的丧礼。
告别式当天,小文将所有亲手折的纸鹤,以及写给老师的信件、小卡片,亲手放进了老师的棺柩中,她为老师祈福和祝祷,也把想说的话,在心中对老师说了一遍。回家的路上,妈妈拉着小文的手,告诉她:“你的祝福和想念,老师全都听到也收到了。你相信吗?”小文平静地望向妈妈,轻轻地点了点头。
一直以来,由于忌讳,大多数人对待死亡的态度是“不看、不听、不说”,用逃避来掩饰对死亡的恐惧和不知所措。可是,一味地逃避和忌讳,不但没有解决生死问题,反倒更加恐慌和陷入更大困境。廿世纪死亡教育在欧美等地兴起后,人们开始体悟到生死是一体两面,唯有透过正确的教育才能消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克服对死亡无谓的焦虑,并将这种恐惧与焦虑转化成生命的养分和生存动力。
三、死亡教育的定义
死亡教育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教育、心理学、社会学、医学领域)的教育活动,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面对死亡,从而促进生命质量的提高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在医学领域,死亡教育是医疗保健的一部分,帮助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疾病、临终关怀和死亡等相关问题,从而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人文关怀。
四、死亡教育的目的
(1)提高对死亡的认识和理解:帮助患者及家属、亲朋好友等社会关系人了解死亡的自然过程、意义和影响,认识到死亡是生命周期的一部分。
(2)促进心理健康:通过面对和接受死亡的现实,减少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促进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
(3)增强生命意义感: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可以促使人们更加珍惜生命,关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更好地规划和利用自己的时间和资源。
(4)培养尊重和关怀:死亡教育可以培养人们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和关怀,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和谐。
(5)促进医疗决策:了解死亡和临终关怀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做出医疗决策,如选择安宁疗护或姑息治疗等。
(6)传承文化和价值观:不同文化对死亡有不同的理解和处理方式,死亡教育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总之,死亡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面对死亡,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增强社会支持和文化传承。
五、死亡教育的主要内容及方式
死亡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方式可以因教育对象、文化背景和教育目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内容和方式:
(1)认识死亡:介绍死亡的自然过程、原因和影响,帮助人们了解死亡是生命周期的一部分。
(2)情感处理:帮助人们面对与死亡相关的情绪,如恐惧、悲伤和焦虑,提供情绪支持和应对策略。
(3)生命意义:探讨生命的意义、价值和目标,鼓励人们珍惜生命,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
(4)文化与宗教:介绍不同文化和宗教对死亡的理解和仪式,促进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5) 临终关怀:介绍安宁疗护和姑息治疗的概念,提高对临终关怀的认识和支持。
(6)医疗决策:讨论与死亡相关的医疗决策,如预先指示、安宁疗护和器官捐赠等。
(7)故事、电影和文学:通过故事、电影和文学作品来探讨死亡主题,引发思考和讨论。
(8)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人们分享自己的经历、观点和感受,促进互动和学习。
(9)体验活动:举办参观殡仪馆、墓地或临终关怀机构等活动,让人们直接接触死亡相关的环境和人员。
(10)在线资源:利用互联网提供在线课程、文章、视频和论坛等资源,方便人们自主学习和交流。
需要注意的是,死亡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应根据教育对象的年龄、文化背景和教育目的进行调整,以确保教育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六、小结
死亡教育是肿瘤患者安宁疗护阶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正视死亡,患者和家属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有限性,从而更加珍惜当下的时光。同时,死亡教育也为医务人员提供了更好的工具,帮助他们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正视死亡,珍视生命,才能为肿瘤患者提供更有意义的关怀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