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言蜚语”┃“三伏灸”肿瘤疾患的禁忌症?

刘鹏医生 发布于2023-07-26 15:37 阅读量6606

本文由刘鹏原创

前言

    “西瓜、空调、Wifi”是大暑节气中的三大快乐,也需要关注一个健康话题“三伏养生”,而“三伏灸”就是其中之一。

   “三伏灸”于三伏节气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借助艾灸在特定天时作用于特定腧穴,温通经脉、助阳散寒,调和阴阳,预防与治疗好发于冬季或者于冬季加重的某些疾病。三伏灸,作为一种中医特色外治疗法,以其“冬病夏治”“内病外治”“天人相应”的中医特色,广泛应用于临床。

     那么,三伏灸对于肿瘤患者,能否接受相关的治疗呢?

一、“三伏灸”适用误区

   “三伏灸” 是“冬病夏治”理论思想的延伸及临床具体应用,因其疗效显著、操作简便、价格低廉、不良作用小等优势,近些年逐渐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冬病夏治。但在临床应用时应需把握其实质,选择最适宜病、证、症、体施治,不宜夸大其词,盲目扩容延展。冬病夏治实质是针对寒性沉疴属性疾病,临床治疗时应辨证分型,不能不经辨证妄加使用。也不能投鼠忌器的认为“三伏灸”不适用大病、重病,甚至毫无依据认为导致肿瘤细胞扩散。

二、“阴阳”属性说肿瘤疾病

    从阴阳角度阐释,人的一切生理、病理现象的产生源于阴阳的变化,而阴阳双方均因对方的存在而存在。有观点认为,依据《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的描述,恶性肿瘤与其他一切有形之邪皆属于阴,这一观点与临床常用清热解毒方药治疗恶性肿瘤的情况不相符合。

      恶性肿瘤在宏观上是有形实体,有“阴”的属性。同时,恶性肿瘤呈现出蟹足样的形态,破坏周围组织,呈外向弥散的运动形态,边界不清,有火之象,同火毒入血分致疮痈之状类似,与恶性肿瘤细胞较大、核较大、DNA 增多等微观细 胞形态共同表现出外向、弥散、运动的特性,功能上“阳”的属性明显。因此,恶性肿瘤总体上呈现出本体属阴,功能变化属阳的“体阴而用阳”的特征。故临床在针对恶性肿瘤患者个体化辨证治疗的基础上,可针对恶性肿瘤局部病灶热毒阳邪之病理功能变化,增加清热解毒、以毒攻毒、活血化瘀、除痰散结之药。

三、“三伏灸”的理论机制

      三伏灸作为“冬病夏治”的一种治疗方式(其他如“穴位贴敷、”、“伏针”、“火龙灸”、“穴位闪罐”、“穴位注射”、“经络刮痧排毒”、“隔姜灸”、“药膳”等疗法也都是冬病夏治增加疗效的重要措施)。其最初理论基础源于《黄帝内经·素问》“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阴阳互根,即春夏要顺应阳气升发和万物生长以养阳,使阳气充沛,为秋冬养阴奠定基础。发展之当今中医学临床应用,不仅仅拘泥于冬天易发展的疾病,更是从“属阴”或者“伏阴邪”角度论延伸治疾病。

       夏季时阳气旺盛,尤其 是“三伏天”,自然界阳盛达到极点,人体阳气外浮而 体内阳气亏虚,故宜养内虚的阳气,此时以温热养阳之法治疗,借助自然界的阳气及温热药来补充人体的阳气,以阳克寒,驱除体内阴寒之气,调节脏腑阴阳,从而达到阴平阳秘,冬病夏治的目的。

四、 肿瘤疾病与“三伏灸”

     “三伏灸”艾灸特殊时期的产物。艾灸作为中医外治法之一,通过对患者穴位皮肤的温热刺激,可发挥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温阳补虚、调理脏腑、平衡阴阳的作用,增强人体抗邪能力,属于扶正抗邪范畴。现代研究表明,灸法的治疗作用是由艾灸的理化作用与腧穴的特殊作用、经络的特殊途径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综合效应。同时研究亦显示,艾灸具有双向调节机体免疫、抗感染、抗肿瘤、镇痛和促进新陈代谢、延缓衰老等作用;在恶性肿瘤的治疗方面,其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减轻放疗、化疗不良反应,辅助放疗、化疗及手术治疗,处理部分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三伏灸”对于肿瘤患者在全称管理阶段,表现为虚劳、体寒、乏力、腹泻、肢冷、局部疼痛等临床症见最为适宜。

五、 肿瘤病“三伏灸”禁忌症?

     很早,《扁鹊心书》中形成了“大病宜灸”,其中“保命之法,灼艾第一”成为“三伏灸”应用肿瘤的理论指导。应用虽广,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宜“三伏灸”。“冬病夏治”也并非包治百病,它有严格的禁忌症,以下人群就不适宜通过“三伏灸”敷贴治疗:如孕妇及两岁以下的婴儿;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等器质性疾病患者;对药物过敏的人;短时间敷贴即会大量起泡的人;皮肤长有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者;疾病发作 期(如发烧、正在咳喘等)的病人。

      因此,三伏灸(贴)从来就不是肿瘤疾病的禁忌症,相反,合理使用可以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当然,中医治疗离开病、证、体论治都是不严谨的。对于放化疗、靶向、免疫治疗期间表现为发热、咽喉疼痛、目赤肿、皮疹、皮炎等一派火热征象,该阶段三伏灸不适宜。此外,需要提醒的是,“三伏灸”期间应禁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慎食易化脓的食物,如牛肉、烧鹅、鸭、花生、豆制品等,戒食鱼虾、公鸡等易致过敏食物。当然,三伏灸需要坚持执行,不能以为一伏就可获奇效。

后记

    “三伏灸”已普遍被人们接受和认可,随着临床应用的深入及对古籍内容更深层次的挖掘。其利用夏季三伏天阳气旺盛以补充人体阳气,祛除寒邪,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这与现代预防医学亦有相通之处。

      冬病夏治采取“择时”的治疗策略,起到“通经脉、起沉疴、复阳气”的作用。根据舌脉及症状,确定属于什么证型,然后辨证施治,目的是纠正由于癌毒造成的机体病机变化,改善机体自身失衡的环境,也就是癌毒产生和发展的土壤,这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更加适宜临床,而针对癌毒本身总结出的属性及其化生的病机变化,可以作为共性理念去指导治疗。

      可以明确,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针对肿瘤病患辨证、辨症、辨病、辨体,明确其“阴阳属性”,遵循三伏灸的治病特点,对于肿瘤患者“三伏灸”可以起到相应的治疗作用。

注:图文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科普交流,侵删。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