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荔枝是非常美味的水果,从古到今,上至贵妃,下至黎民,很少有人不喜欢荔枝。无数的文人墨客,还写了很多关于荔枝的诗词,以表达他们对荔枝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1.诗词“话”荔枝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是,杜牧经过唐明皇修建的华清宫时,远远回望,那巍峨的骊山林木葱茏,花草茂盛,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不禁想到,在这荔枝艳红的时节,唐玄宗曾经不惜一切代价,为杨贵妃千里驱驰供应荔枝。漫长的驿道上烟尘滚滚,华清宫里的贵妃,轻轻摘下一颗青枝绿叶上的荔枝,送进了樱桃小口,然后向唐明皇深情回眸,嫣然一笑。而那千里迢迢为她送来荔枝的马匹,却在完成使命之后就地倒下。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要说历史上最喜欢荔枝的人,除了杨贵妃就要算苏轼了。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这是他在《惠州一绝/食荔枝》中的描述。
2.食用荔枝防“上火”
夏日炎炎,正是岭南荔枝丰收的时节。素有“果中皇后” 美誉的荔枝,壳如红绸,膜似紫绡,肉如白脂,甘似清蜜。的确,作为一种美味的水果,荔枝鲜甜可口,味道诱人,很多人吃起来感觉怎么也吃不够,但荔枝虽然好吃,但并不适宜多吃。不过,可别高兴的太早,荔枝虽好,“却性情温热”,若真的是日“啖荔枝三百”,恐怕绝大部分人难免不喉干舌燥。如果再遇到“二阳”“三阳开泰”的新冠病毒,所谓的“刀片嗓子”那将是雪上加霜,“火气十足”! 对于肿瘤患者,尤其是存在“阴虚火旺”证候时慎服,或者“湿热”“实热”证抑或“痰湿体质”“阴虚体质”的时候尤其需要慎重。而身体虚寒、胃寒者可以适当多吃一些也无妨。
3.谨防出现“荔枝病”
中医学认为,荔枝味甘、酸、性温,入心、脾、肝经。有补脑健身,开胃益脾,有促进食欲之功效。主治病后体虚、津伤口渴、脾虚泄泻、呃逆、食少、瘰疬、疔肿、外伤出血。荔枝肉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热性”事物,其症状包括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出血、口腔溃疡、口腔黏膜发炎、扁桃体发炎,痤疮,鼻炎、胃炎,甚至出现严重低血糖,全身荨麻疹、呼吸困难、致敏性休克等,患上所谓的“荔枝病”。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可能与荔枝致敏反应与肌动蛋白抑制蛋白有关,但是目前尚无学者将中医的“ 上火” 与过敏反应完全等同起来。
4.荔枝的医学功效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荔枝各健医疗功能记载,现代医学、食品学、植物化学和药理学为荔枝的医疗和保健功能提供了坚实的证据。果肉具有抗氧化、果皮具有抗癌、抗病毒,以及降糖、降血脂等功能。研究显示荔枝中富含的不溶性膳食纤维,具有预防直肠癌、糖尿病、痔疮等疾病的功能,并能减少吸附摄人消化系统的亚硝酸和胆酸盐, 防止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形成,有报道指果皮提取物(类黄酮成分/出表儿茶, 原花色素/和原花色)具有直接的抗癌功效。因此,对于肿瘤患者,在医生指导指导下,明确自己的体质和病证特点,适当食用或者“药膳”荔枝,将起到健脾开胃、消痞除滞、解毒抗癌等事半功倍的效果。
5.如何正确打开“吃荔枝”的方式
①人剥掉荔枝皮后会用淡盐水泡三五分钟,荔枝就不再有那么大的火性。这个做法的原理是,盐不但降解了荔枝的火性,而且对体质过敏的人,还有降解“毒”性的作用。
②防荔枝上火,也可用荔枝和20~30 克的生地、石斛煲瘦肉或西洋参、太子参猪骨汤喝,或与蜜枣一起煲水喝。
③如果食用荔枝过多,还可以用荔枝叶煮茶饮用,同样可以解决食荔枝过多造成的积滞问题。潮汕地区还流传一种方法,就是用陈年萝卜干5~10克煮水,待水滚烫15分钟后灭火,再盖上盖子15分钟,就可以饮用了,能降暑、清热解毒。
④如果不慎食用过多的荔枝,出现上述“上火”的相关临床症状体征,找一个中医大夫,用中医药的“四气五味”及时调理,纠正“荔枝的火性”也是一种有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