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人类社会及经济的发展,世界范围流行病学大数据调查研究显示,疾病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恶性肿瘤作为慢性疾病的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最为重要病种之一。对于肿瘤疾病的全程管理,诊断是第一时间需要明确的,在众多的辅助检查中,活检依旧是“金标准”,如何及时、安全、高效的选择合适活检方式?手术组织活检、内窥镜钳检、细针细胞学检查、经皮组织穿刺活检、组织/液体基因检测等等,这是肿瘤全程管理的第一步需要考虑的。
一、CT引导下穿刺活检定义
CT引导下穿刺活检,是一种在CT影像成像设备导向下,利用穿刺针经皮穿刺脏器或组织获取细胞学或组织学材料,以明确病变性质的一种特殊的病理检查技术。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与鉴別各种疾病。
1976年国外首次报道,国内1985年张雪哲率先应用于临床,近30年来随着CT机更新换代,穿刺针的改进,CT引导下的穿刺技术可用于全身各个部位的病变诊断,同时也是CT引导下介入治疗的基础。
二、 CT导引穿刺活检术特点
器官组织损伤小,安全可靠;CT定位精确、准确率高;CT图像清晰,清楚显示体内不同密度的组织结构和病灶,无重叠影响;取样充分,可做细胞组织学及基因检测;内窥镜登等不能达到部位,胸腹腔深部脏器超声探测困难者有很大优势。
三、适应症与禁忌症
1)适应症:
1.待证实的良恶性病变;
2.肺内结节、肿块、 纵隔肿块、胸壁或胸膜的肿块;
3.肺局灶、或多发实变,需取得局部感染细菌学诊断;
4.腹部脏器肿物、腹腔及腹膜后肿物活检;
5.颈部、盆腔病变的活检;
6.放、化疗前取得细胞组织学诊断;
7.靶向药物治疗前取得基因检测。
2)禁忌症:
1.有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 2.一般状况极差,不能耐受本技术检查者; 3.疑血管性病变,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者; 4.严重肺气肿、肺大泡、弥漫性肺纤维化;
5.肺循环高压、肺淤血、严重心功能不全; 6.敏感,呼吸、体位等无法配合者,剧烈咳嗽不能抑制者;
7.病变与大血管关系密切,难以避开者。
四、设备与穿刺针的选择
1)螺旋CT引导获得准确的进针角度和深度
从普通CT发展到16排、64、128排CT机做引导,CT引导过程繁琐的固有弱点正在逐渐改善和克服,操作时间越来越短,并发症越来越少,准确性越来越高。
2) 活检针选择:
抽吸针,切割针,骨钻针,通常在CT引导下活检选择较为广泛的及切割针。口径较粗,具有不同形状的针尖,可获得组织芯或组织块,如沟槽针。
五、病例分析
1)发病之初以为只是个颈椎病
患者男性,67岁。患者2月前劳累后出现颈肩部疼痛,伴随左上肢麻痛,呈持续性酸痛,颈椎活动受限。门诊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门诊查颈椎MRI显示:颈6、7骨质破坏并软组织肿块,伴邻近颈髓病变。为系统诊疗,拟“神经根型颈椎病”收入我院推拿科。入院症见:颈肩部疼痛,呈持续性胀痛以左侧为重,活动受限,伴有双上肢麻。
2)确诊之路一波三折
入院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 89916.00IU/ml,癌胚抗原(CEA) 5.26ng/ml,糖类抗原199(CA199) 30.04U/ml。标志物异常升高、发现颈椎局部占位性病变、体重短期内下降明显……综合多方因素,推拿科及时请我院肿瘤科、神经外科、骨伤科会诊。综合会诊意见后,建议进一步胸腹部增强CT,结果显示:怀疑直-乙状结肠癌(直-乙结肠肠壁增厚、管腔不规则向心性狭窄,形成大小约26x18mm软组织肿块影,增强后明显较均匀强化),伴肝多发转移(最大病灶约88x85x70mm)、两肺多发转移、多发骨转移(左肋骨、左髂骨、左髋臼)。
结肠癌肝转移?原发性肝癌?肺癌肝骨转移?原发性脊柱骨肿瘤?辅助检查指向恶性肿瘤,然而并不能明确诊断,进一步给予完善肠镜检查拟钳检。出人意料的是,肠镜结果提示结直肠肠管粘膜完整,未见明显占位及组织改变。
综合考虑恶性肿瘤肺及骨多发转移脊髓压迫,但是上述检查并无法确诊,后续肿瘤治疗就无法精准开展。再次请肿瘤科会诊后,转科拟行局部穿刺活检进一步明确病理诊断及后续治疗。
患者双上肢渐进性麻木无力、颈肩部疼痛加重。脱水、阿片类药物联合肿瘤专科止痛消瘤1号方外用患者疼痛明显改善,但是双上肢渐进性无力无明显改善。尽快安排肝脏占位穿刺当务之急,但是巨大的转移病灶中间部位已经出现大片坏死,且位置深,出血风险高,检出阳性结果也大大降低。经过权衡风险,选择了靠近边缘小的子灶进行活检。
3)CT引导下活检及时明确病理诊断
A肝脏最大转移病灶(约88x85x70mm)
B肝脏拟穿刺活检病灶
C经皮肝肿物穿刺术中
D 肝肿物病理诊断
最终结合免疫组化明确为原发性肝细胞型肝癌,根据患者的当前体力状况评分,内环境及肿瘤分期,给予及时安排肿瘤专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