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么说”┃得了肿瘤,要吃中药吗?怎么吃才合适?

刘鹏医生 发布于2023-04-30 21:45 阅读量1294

本文由刘鹏原创

      医生,手术后要吃中药吗?医生,口服靶向药吃中药会不会冲突?医生,化疗期间能吃中药?医生,这个中药要吃多久啊?谈论到中药,很多病友有诸多疑问。绝大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好苦”,多望而却步拒闻绝口。除非实在不得已,是很不情愿去尝试中药独特的“味道”!

      然而,在肿瘤疾病全程管理中,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管是中药针剂、中成药还是中药汤剂。逃是逃不掉的,那就勇敢面对吧。

一、前言

      中医药作为各类疾病谱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在华夏民族延绵数千年历史长河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样其在肿瘤疾病的防治方面也发挥着广泛而深入作用。肿瘤疾病的预防、早期干预、术后的康复辅助、放化疗及靶向药物的减毒增效、纯中医药姑息治疗,贯穿肿瘤全程管理各个阶段。那么问题来了,得肿瘤后中药要吃中药吗?怎么吃才合适?很多病友及家属或多或是开始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疑问。回答这些问题前,下面我们先进行些许展述和探讨。

二、中药是什么?

      中药是在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简而言之,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由于中药以植物药居多,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其它超出此定义的“药物”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由于治疗经验的积累和临床证治的需要,长期以来,中医方剂已发展有汤、酒、茶、露、丸、散、膏、丹、片、锭、胶、曲,以及条剂、线剂等多种内外服剂型。中药汤剂是中医用于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这一传统剂型具有吸收快、显效速、且长于辨证施治的特点,虽几经变革却历久弥新。

三、中药为什么能治肿瘤?

  《本草经》很早就提出:“药……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并指 出:“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说:“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 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本草备要》也记载“凡酸者能涩,能收;苦者能泻,能燥,能坚;甘者能补,能和,能缓;辛者能散,能润,能横行;咸者能下,能软坚;淡者能利窍,能渗湿。其实这讲的就是中药基本理论的“四气”和“五味”,这是治疗疾病的本。

  为什么这么说呢?那首先的从中医的角度说说人为什么会得肿瘤。天有寒暑,人有虚实,地有江河,人有经脉。五脏六腑安和,血脉畅通,阴平阳秘,精神內守,才能成其平和健康之人。当今社会在饮食不节(洁)、环境失宜、作息紊乱、压力失调等等多方位多因素影响下,人体五脏六腑阴阳失衡,气血失调,“七情”内伤,加之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趁虚而入,日积月累,虚、痰、瘀、毒互结,瘀滞局部而为癌瘤。合而言之,终归于“阴阳失偏”。

  所以肿瘤生成的病因病机虽复杂,但辨证指导下理法方药的实施,无外乎以偏纠偏,和老百姓说的“以毒攻毒”有几分相似。理论很简单,即以中药的“四气五味”之偏,纠人体“气血阴阳”之偏。

四、中药如何在肿瘤的全程干预?

(1)围手术期干预

      手术治疗能直接切除肿瘤组织及其相关部分, 但往往对机体也造成较大损伤, 术后出现疼痛、贫血及消化吸收功能减退等, 甚至造成严重气血亏耗和正气损伤。特别是消化道手术后, 常见腹胀、纳差等症,这样往往影响后续的辅助治疗。通过手术前后中药内服健脾补肾,调理阴阳,不仅可以改善病人的营养吸收, 使其一般状况明显好转,而且能增强肿瘤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及免疫监视作用,提高和调节内分泌机能,促进术口愈合及促进机体整体康复。针对这类患者,建议在围手术期有针对性的服用中药。

(2)放化疗(靶向及免疫)减毒增效

       放射疗法虽针对性较强,能阻止或破坏某些癌细胞的分裂, 抑制和消除部分肿瘤,但往往对正常细胞也会产生不可避免的损伤,还易引起全身和局部出现毒副反应, 如恶心呕吐, 厌食, 头痛, 全身乏力及口渴, 咽干, 干咳、放射性皮炎等。化疗的毒副反应更明显, 除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外, 还会引起严重骨髓抑制, 并可能对心、肝、肾脏重要脏器的功能产生损害, 导致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膀胱炎、心功能损伤、全身神经毒性等。当前“精准医疗”时代背景下的肿瘤治疗中也不无副反应,各类信号通路上小分子靶向药物尤其是当前被称为划时代意义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PD-1/PD-L1)治疗,都会产生不同程度上或早或晚的如“免疫性相关脏器损伤”等毒副反应,甚至也是致命的。这时候正确的辨证论治下的口服中药的全程干预,就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减毒增效”的作用。

(3)纯中医姑息治疗

     对于初治晚期或者在专科治疗后体力状况不佳而不能耐受或者强烈拒绝放化靶向等治疗的肿瘤患者。除了现代医学所谓的BSC(最佳支持治疗)外,纯中药就不失为一种有效选择。中医药根据辨证采用消热解毒法, 活血散瘀法、祛湿化痰法、软坚散结法、疏肝理气法、健脾和胃法、益气养阴法、健脾滋肾法、行气活血法及以毒攻毒法等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有效的缓解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在改善和维持生存质量前提下延长生存时间。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保护“胃气”,所谓“留的一分胃气,留的一分生机”。

五、小结

      古时候最初“毒”与“药”原本是相同的概念,如《周礼》中记载“聚毒药以共医事”,就说明此时期“毒”与“药”的概念相一致。所谓“治内者,自内达外,汤醴丸散丹之类,见于服饮者是也”,由此可见,不论是“汤醴丸散丹”,中药治病总是以从临证实际为出发点。

       肿瘤疾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需要坚守的过程,中药在肿瘤的康复治疗当怎么吃?必须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归纳总结可注意以下几点:①中药的干预愈早愈好, 有助于增强患者的抗癌能力,预防和减轻放化疗靶向的毒副反应,促进术后尽快康复;②服药周期较长,需坚持治疗, 不可半途而废,建议术后前2-3年坚持服用,3-5年根据病情酌情减少服用频次;③药物用量较一般疾病要大一些(有毒药物当慎重),量少力微, 难以奏效;④扶正药与祛邪药往往配合使用, 既可增强病人体质与耐受力,又能收祛邪而不伤正之妙,并不是虫草、人参、灵芝就多多益善;⑤剂型常用汤、丸、散、片、膏剂之类,以图缓消渐进,汤剂虽力稍强, 部分患者难以坚持数月乃至年余,易致治疗中断, 功亏一篑,这时当病情平稳可服用丸散剂型。

      需要想强调的是中医治疗肿瘤不仅仅是中药这一部分,若能将针刺、艾灸、气功、导引、按跷、理疗、心理等有机配合起来, 当前肿瘤治疗趋势中,“综合治疗”大背景下,实施中医药全程干预肿瘤是有必要也是值得肯定的。明确中医的辨证关键, 辨阴阳明虚实。正如中医大家张锡纯先生, 常每施一剂药都再“望、闻、问、切“一次, 辨证一次药与证之间的变化关系, 而再调节“施治“药物。如此,也许可为肿瘤病人带来更大的福祉。

     当然,让中医药参与肿瘤全程治疗,建议到专科医院找中医/中西医肿瘤专科医生面诊,不管是基于“八纲辨证”“脏腑辨证”,还是“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等,终究归于临证疗效为硬道理,理性看待,认真对待,切实发挥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最大的临证疗效!

科普作者简介

主治医师,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博士研究生,师从国家中医药专家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刘伟胜教授及其学术继承人李柳宁教授。在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肝癌、胃癌、鼻咽癌、食管癌等常见实体瘤中西医结合的预防及临床综合诊疗,亚健康调摄、结节性病变、早癌筛查等领域有近10年诊疗经验。注重医学人文临床实践尤其是肿瘤心理干预、叙事医学叙事及意义疗法。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撰写科普文章30余篇,参编著作2部,获批国家专利1项,主持及参与各级科研项目10余项。

【肿瘤康复中心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肿瘤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为一体的中西结合肿瘤专科。成立“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肿瘤绿色诊疗基地”、“胡凯文、朱光辉教授名医工作室”。是深圳市龙岗区重点培育专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共建学科、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重点学科,也是中国肿瘤防治联盟深圳市中西医结合肿瘤专委会主委挂靠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肿瘤绿色防治联盟多学科会诊(MDT)中心主导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肿瘤防治联盟成员单位、深圳市中医肿瘤防治联盟核心成员单位,生命健康叙事分享中心核心科室。近年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级继续教育项目10余项,获批各级课题共计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拥有国家专利4项。

       科室在肿瘤绿色防治理念指导下,开展中医药内服外用、氩氦刀冷冻消融术、DSA引导下血管栓塞术、超声/CT引导下肿物穿刺活检术、输液港及PICC/CVC置管术,针刺疗法(董氏奇针、颊针、黄帝内针)、艾灸(雷火灸/大灸/督灸)、刺络放血、拔罐、小分子靶向、免疫(抗PD-1/PD-L1)、化疗等多种中西医整合绿色疗法。特别在中医药外治方面采用中药热奄包、中药熏洗、中药贴敷专方(止痛方1号/2号、升白方、止呕方、止泻方、癃闭方、胃瘫方、肠通方等)、耳穴压豆、中药灌肠/熏洗、穴位注射、中药膏摩及各种民间针法等多项中医外治技术治疗各种并发症,在减轻肿瘤负荷、改善放化疗、分子靶向、免疫(ICIs)副反应、早癌筛查(肺、乳腺、甲状腺结节病等)及术后康复方面都有独到的疗效。倡导“绿色”防癌核心理念,注重早癌筛查与预防、术后防变、晚期康复与叙事医学疗愈的绿色防治理念。

肿瘤专科门诊4楼:3号、5号诊室 住院部:15楼

肿瘤相关健康咨询电话:0755-28338833-6602或3563或2565

编辑/通讯:刘鹏

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 肿瘤科

2023-04-30

原创科普,图片来自网络,版权所有,转载请说明出处!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