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个月前患者晴女士(化名)开始出现咳嗽咳痰,痰量不多,当时并未在意,但咳嗽症状确逐渐加重,在当地医院,大夫给她开了一般的止咳药物,咳嗽症状时有缓解!1个月前患者偶然发现咳嗽的痰里带有血丝,一下子开始恐慌,去当地医院治疗,查胸部CT发现左肺上叶大片阴影,肺门增大。患者本人是知识分子,对一些疾病有基本的认识,有自己的判断,对于这个胸部CT的结果顿感严重,随后赶紧来省会城市郑州看病,当然她首次选择了当地最大某医院,医院大夫一看,考虑肺癌,经过各种高级大型检查(PET-CT、EBUS-TBNA(一种高级的支气管镜检查)、胸部增强CT等),花费2万多元后检查结果提示未发现癌细胞,即未发现肺癌的证据,就建议患者手术治疗,切除病灶来明确诊断。患者一下子“懵”了,从“咳嗽”到“手术”,不敢相信,抱着一丝丝怀疑,一丝丝希望,拿着各种检查资料经过多方打听慕名来我院咨询。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位患者,能看到她身上充满“焦躁、怀疑、期待”的复杂心理。自己对疾病有一定的认识,有一点点的医学知识,感觉自己可能得了“肺癌”,感到极度焦躁;已经在我省“最大最好”的医院诊治,大夫已经告诉她考虑“肺癌”,对其他医院医生的看法充斥着种种怀疑;但自己内心中又有一丝不甘心,期待着大夫能给她说出一些“其他内容”,一些“不一样的诊断考虑”,最好不是肺癌!
此患者找到我们后,我们针对她的“特殊心理”在科内组织了一个小型会诊,经过认真仔细的斟酌思考后,我们最后不约而同的得出一致结论:此患者诊断不能仅考虑肺癌,还有肺结核可能,而且,优先考虑肺结核,肺癌诊断只能是其次。建议患者暂不行手术治疗,完善结核检查,并给予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患者将信将疑,经过家庭会议再三考虑商讨后决定立即转入我院治疗。
该患者入我科后,完善结核检查后并未发现强有力的结核感染客观证据,仅有少部分检查有提示,不过,经过对患者的各种影像学资料再次会诊后,我们的“直觉、经验”仍然告诉我们考虑结核,不考虑或最后才考虑肺癌。
患者虽然充满疑虑,但还是配合我们进行抗结核治疗,在治疗近1周时,突发意外,患者对某药物出现及其严重的药物反应:“胸闷气促、头昏头痛、颈部麻木、喉头发紧”,一度拒绝进一步抗结核治疗,要求直接手术治疗,经过我们积极的调整抗结核药物来减轻患者药物反应并极力劝说患者继续抗结核治疗,并讲明厉害关系(具体详见下诉)。
经过艰难的抗结核治疗半月余,患者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复查胸部CT,结果发现“意外惊喜”!患者左肺上叶阴影几乎完全消失,当将此消息告知她时,仍将信将疑,直到看到片子对比后(如图)才完全相信,并大呼感激!感谢!感恩!
目前患者肺结核已诊断明确,不需手术治疗,只需要继续抗结核治疗即可,现患者正抗结核治疗中……
患友们常常关心的一些“为什么”:
1、 肺部阴影除了肺癌、肺肿瘤还会有什么,为什么看到肺部阴影后,一般医生常考虑肺癌?
肺部阴影不只是肺癌,还有肺结核可能,肺结核相对来讲少见,但是对于我们兼顾结核外科的胸外科医师(还有结核科医师)来说,很常见!很多没有接触过肺结核病的胸外科医师仅认识肺癌、肺部肿瘤,对肺结核缺乏认识,不能及时考虑或不能有效诊断出肺结核。而我们是兼顾结核外科的胸外科医生,平时常常见到肺结核患者,被误诊为肺癌。
2、 肺结核患者为什么不能直接手术,而是一定要经过正规的抗结核治疗才能手术治疗?
肺结核患者体内常存在活跃的结核菌,手术不是治疗肺结核病的直接单一途径,不经过抗结核治疗直接手术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比如术后肺部感染、术后支气管胸膜瘘、术后切口愈合困难等,上诉情况一旦发生手术治疗大打折扣,甚至前功尽弃。所以我们专业的结核外科医生对于可疑肺结核患者一般需要半月到1月的抗结核治疗才给予手术治疗,对于明确诊断的肺结核患者需要3个月到6个月的抗结核治疗时间才能安全的给予手术治疗,当然部分特殊情况需要特殊面对。
3、 什么情况下的肺结核病需要手术治疗?
a、 结核性空洞:经正规抗结核治疗半年至1年以上,空洞不闭合、或仍排菌、或结核菌耐药、或伴有咯血、或伴有曲菌球等;
b、一叶或一侧毁损肺:经正规抗结核治疗后无好转,病肺无功能,或排菌、或症状明显、或伴咯血等;
c、结核伴支气管扩张或支气管狭窄,经正规抗结核治疗后效果不佳需手术治疗;
d、结核球或大块阴影:经正规抗结核治疗后无缩小,或不能排除肺癌可能时需手术治疗;
e、合并大咯血的肺结核,此类结核只要合并大咯血,药物治疗无效时又有明确靶区时需手术治疗,甚至需急诊手术治疗;
f、结核性脓胸、气胸,经正规抗结核治疗后效果不佳需手术治疗。
4、 为什么部分肺结核不能直接明确的给予诊断,需要诊断性抗结核治疗?
对于部分肺结核的诊断及其困难,无法找到客观的结核诊断证据(痰结核菌涂片阳性、PPD阳性、结核抗体阳性等),只能依靠有经验的医师的“直觉、经验”(这种直觉经验有着复杂的根据,一般医师(对结核疾病认识少的医师)无法有效判断)进行可疑临床诊断,然后通过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来验证诊断,最后明确诊断。
5、 什么是诊断性肺结核?会不会耽误肺癌的治疗?
诊断性抗结核治疗,不仅仅是实验,它是结核病治疗中常见的一种诊断治疗方法,一般不能找到有意义的结核证据、确又高度怀疑肺结核时会常常使用,经过半月左右的抗结核治疗,如果结核诊断成立,患者肺结核病灶会明显吸收,如果不是结核病,病灶会增大或无变化(即使是肿瘤疾病,半月时间不会对肿瘤有本质的影响,更不会“耽误”肿瘤的治疗)。
6、 肺结核治疗过程中的药物反应有哪些,发生率大不大?
结核药物对胃肠道会有一定的刺激,但仅限于少部分患者,一般仅用药初始几天时间会有,经过1周的适应后大多数患者无明显感觉。其他反应包括药物热、肝损伤、过敏等少见反应。无论什么反应,我们有经验的医生都会有考虑,提前做预防。至于本文中此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反应,我们考虑和患者一些个体特征有关:如中年女性、性情焦虑、处于更年期、遇事急躁等情绪类因素,后针对性的调整药物后,用药舒适度大大提高,特别是听到病灶几乎消失干净后,一下子特开心,就再也没有什么反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