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胸部疼痛可长期困扰部分遭受开胸手术的患者,是开胸手术(各种原因所致的肺叶切除术、食管癌手术、胸膜剥脱手术、胸椎结核手术、纵隔肿瘤切除手术等)术后常见的症状。一般术后疼痛分为术后短期疼痛,主要是住院期间胸部疼痛,及术后慢性疼痛,即出院后疼痛。

术后短期疼痛的原因:住院期间胸部疼痛是每个开胸手术患者都经历过的,可轻可重,因人而异。主要由于胸腔引流管刺激胸壁、膈肌、肺等周围组织所致疼痛;术中损伤肋骨、骨膜、肋间神经至切口周围疼痛;术中患者侧卧位至部分患者肩部悬吊固定所致肩部周围疼痛;术后患者各种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等加重患者各种不适。这种疼痛一般在术后一至两天最重(麻醉药物逐渐代谢,患者各种感觉逐渐恢复)。

术后短期疼痛的应对:首先,患者要有正确的认识及良好的心态,术后疼痛不可避免,适当疼痛是正常现象,术后疼痛可控,并会逐渐恢复。其次,随着胸管拔除、切口愈合、肋骨损伤逐渐修复、肩部逐渐活动,这些诱因去除后疼痛会逐渐好转、消失。术后前几天还有镇痛泵在持续镇痛。最后,住院期间无论何时何情的疼痛都应积极的和医生沟通,配合医生的止痛治疗,多数患者均可有效控制缓解。
另外,对于止痛药的认识多数患者及家属都有认识误区:第一,住院期间短期使用的止痛药不会成瘾,不会依赖,副作用很小并都可控;第二,止痛药分为非甾体类(即NASID类,氯诺昔康、吲哚美辛、双氯芬酸钠、丙帕他莫等)、弱阿片类(地佐辛、曲马多等)、强阿片类(吗啡、芬太尼、舒芬太尼等),NASID类止痛药止痛作用较弱,但常用,长期使用有至消化道溃疡可能,而短期使用极其少见;弱阿片类止痛作用较强,少数患者可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但无依赖无成瘾性;强阿片类,有强大的镇痛、止咳左右,多用于严重疼痛及晚期癌性疼痛患者,有依赖性及成瘾性。第三,我们术后常用止痛药多为NASID类及弱阿片类,一般优先选择NASID类,效果不好时会使用弱阿片类,几乎不会使用强阿片类,所以术后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安全可靠,不必担心,告诉医生后听医生安排即可。
术后慢性疼痛的表现及原因:术后长期慢性疼痛可使少部分患者痛苦不堪,但通过正确的认识及合理的治疗均可逐渐缓解。多数开胸术后的患者出院后的一段时间内仍会感到胸部隐隐作痛,主要在手术切口前下部分的胸壁疼痛,总感觉这片区域麻木木木的,似有重物压着,甚至偶有针刺样疼痛不适,这种感觉在天气转阴转冷下雨时较明显。几乎所有的开胸术后患者都会有这种症状,只是多数患者疼痛较轻,恢复正常生活、工作后逐渐不会太在意而痊愈。但少部分对疼痛敏感及心思较细的患者会明显感觉疼痛较重,影响正常生活。甚至担忧手术有问题、手术不彻底、术后恢复差等。开胸手术过程中损伤肋间神经、表皮神经,受损的肋间神经和表皮的末稍神经的大致走向是沿着肋骨方向,从后面的脊柱向身体的前面、下面走行。因此这些神经损伤后,其远端所支配区域(即切口前下区域)的功能相应受到破坏,引起感觉异常和疼痛。而受损神经的修复多需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神经完全修复后方可逐渐缓解。

术后慢性疼痛的处理:首先,患者要正确认识术后慢性疼痛,理解其疼痛的原因,保持良好心态去应对,坚信术后疼痛会逐渐恢复。其次,患者尽可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恢复自己的生活工作,将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中,老年人可以多和家人孩子聊聊天、看看电视、侍弄自己的爱好,转移注意力,一般疼痛和感觉异常会减轻缓解。最后,如果疼痛仍然不能缓解可以适当口服止痛药物,如NASID类,按需服用,疼痛时服用,热毛巾湿敷,注意保暖等方法应对。如果仍然无法有效缓解,应及时和医生沟通,需求医生的帮助。
参考:胸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 李建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3)
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术预防开胸术后胸痛疗效分析 临床肺科杂志 2015,13(1)
协和胸外科学 第二版 张志庸